
和平路30号即景。
今天的和平路上布满了打金店、五金店,文具店、家具店,可以看到沿街铺子里的木桶,鸡笼,扫把以及色彩绚烂的电线。在和平路的一条窄巷里,还有很多说不清名字的山草药售卖……浓郁的生活气息弥漫。你未必知道——
1945年8月,作为南路特委机关在敌人心脏的活动据点的和平路30号,挂出了“长发庄”的店号。这间不起眼的店铺,外表平和,却正在酝酿一场场革命的风暴……
一
这是赤坎。
2011年12月的阳光照射下来,阴冷的空气中凭添了几许温煦。我站在和平路30号的门口。尽管有防盗网层层隔了时空,但依然可见斜对面的二层高的小楼当年的典雅,那应该是许爱周先生当年的顺昌船务公司。而左手边,应该就是当年的中国银行以及时任伪广州湾赤坎公局长陈学谈的三有公司——
此刻,我无意描述这些。我眼前晃动的,是1945年8月的某个上午,作为南路特委机关在敌人心脏的活动据点的和平路30号,挂出了“长发庄”的店号。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长发庄,就像一把利剑或漫长的黎明前的一枚高傲的星辰,随时准备着迎接新的篇章。
……几个年轻的店员在门口机警地扫视了一圈后,这时,就有一位大老板模样的人出现了:西装革履,皮鞋锃亮,若无其事地从和平路的那一头走过来,仿佛在欣赏这条热闹的街道上的异域风情:法国的梧桐、枇杷、骑楼和打扮入时的旅客……这位“大老板”姓周名楠,正是当时南路特委书记。他漫步了一圈,发现身后没有尾巴,再抬头看了看和平路30号的二楼窗口,那个红灯笼没有出现,窗口平静得婉如昨夜星辰。然后,周楠慢慢地踱进了长发庄。
年轻的店员立刻走过来:“老板,请到二楼!”
是的,周楠口袋里装着长发庄的“股东证”,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这里的老板。
周楠踏上楼梯时向门口望了一眼,一个年轻的店员拿着一块抹布,正在擦拭那扇新崭崭的法式铁门。……
斯时,广州湾重归祖国。国民党反动派调派第46军第175师和第64军第156师进驻广州湾,抢夺胜利果实……
已经以各种方式在雷州半岛上坚持斗争了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面临着一场新的考验。中共南路特委急需应对。南路特委决定:成立中共湛江市特别支部……
若干年后,我站在和平路30号的门口。
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家经营电器开关的小店。小老板一脸茫然,不知道若干年前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的。街边,法国枇杷还兀自绿着;那些古老的四方形的法国电灯柱也落在了人们的视线之外;骑楼像落魄的贵妇,被横七竖八的电线和防盗网缠绕着……
然而,1945年8月,和平路30号,这间不起眼的店铺,外表平和,却正在酝酿一场场革命的风暴……
二
1945年,参加完党的“七大”后,吴有恒回到广东,以南路特委领导人的身份来到湛江,与湛江市党组织特派员、也是他的夫人曾珍一起住进和平路30号的长发庄。在《吴有恒年谱》的这一年里,我们查不到有关和平路30号的记录。也许,对于他们那时参与过的诸多惊心动魄的活动来说,在长发庄里运筹幄帷,只是一部英雄史诗链条上非常不起眼的一环吧。
然而,我却知道:
和平路30号北侧不足500米处,有一间名为“晨光”的小学——这里曾经是一个名叫许乃超的热血青年播洒理想的地方。他在这里宣传共产主义,组织进步青年反对内战、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和平路30号西侧不足两公里的地方,有一座桥叫作:寸金桥。那是英勇的湛江人民抗击外敌的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和平路30号向北不足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庄叫:丰厚村。那里,是游击区进入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区的“桥头堡”,也是奔赴游击区的进步青年们踏上光明之路的第一站;
和平路30号向南不足30公里的菉塘村,则是另一个红色热潮涌动的地方。
和平路30号,仿佛一个圆点:赤坎环市路上的正生米铺、鸭 也母 港胜源米铺、西营逸仙路的珊瑚茶室、西营汉口路的利兴行……就星罗棋布环绕着和平路30号排开……
然而,只有不多的几个共产党人知道有这样一串珍珠,正挂在大隐无形的南路共产党的身上:游击区急需的弹药、情报、秘密文件、来往的同志,就行走在这串珍珠上。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年的共产党人是如何渡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而又在第二天黎明到来时继续奔走的。或许,一个个长夜正是他们最为热血沸腾和紧张忙碌的时刻?
就像出入这里的共产党员们打扮成“大老板”一样,长发庄也是在“打扮”中生存:注册资金只有25万元,除去装修等各项开支,流动资金已经很少。但为了使商铺看起来更像一间大“生意”,他们就打出招牌,代客买卖做“九八”,并且自己也做些水货生意。
1945年秋天开始,一批来自游击区的胡椒、生胶片、咖啡豆、啤酒、丝、布、棉等,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辗转,分批从游击区进入市区,先在益记等“堡垒”店打包,然后堂而皇之进入长发庄——长发庄“大商户”的派头出来了。
这些商品赚来的钱,都返还给了游击区。而在长发庄工作的党员,党组织只负责解决吃饭,没有生活费。他们个人的零用,全靠自己想办法……
抚摸着几经周转找来的一册册发黄的史料,重温着那一辈共产党人的足迹,我的心变得苍茫和悠远起来: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们?
1945年的街上,在别人眼里,他们的身影也许是俗常的“捞世界”的身影;在今天的史料里,他们的身影有些变淡,留给我们一个疑问的同时,也留给我们高山仰止的丰碑!
三
漫步在60多年后的和平路30号,我的心在平静中起伏着。我一直让自己想象着1947年夏天的一幕——
吴德中从香港乘轮船带回两部电台,一部要给海南区党委,一部给南路特委用。
“同志们,有了这部电台,就意味着曾经多次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我们可以随时听到上级党组织的声音,得到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了解全国各地如火如荼解放战争的喜讯了……”一位负责人用低沉的声音,以压抑不住的兴奋宣布。
我相信,电台运抵游击区的那一刻,和平路30号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涌动着一股狂喜。至于如何雇船、如何打通宪兵、如何向海关报送,这中间的种种惊心动魄,他们已然置之脑后。
当晚,吴有恒出面,以长发庄的名义宴请海关有关人员大快朵颐。那时候,我们英勇的共产党员们也在内心深处一次又一次举杯庆贺!
这样的胜利何止一次两次啊!
1947年3月8日上午,也记载着这样的一个胜利:
当天,遂溪县人民游击队在麻章大路前村附近,袭击了疯狂反共的国民党遂溪县县长戴朝恩。
战斗结束后,游击队员们迅速撤离了战场。这个诨号为“铁胆”的“魔头”到底死了没有?
吴有恒让黎江通过一名开明绅士到寸金桥医院了解情况。消息很快就反馈到了长发庄:戴的头被游击战士们打烂了!
那个晚上,该举多少次杯、喝多少胜利的美酒呢?
……最终的胜利就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小胜换来的!1949年12月,湛江解放。1950年初,完成了历史使命的长发庄及其后来易名的合源行,就沉进了历史之中,和平路30号变成了沧海中的一朵浪花:
我不知道:到底哪个和平路30号才是它本来的面目!
今天,和平路30号不再是昔日的“大商铺”了,拥挤的电器开关使得它与所有小商铺一样,充满着对于幸福生活的期待。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整个和平路沐浴在薄薄的霞光中。我用手机拍下了和平路30号周边的几栋楼。
当我查看那些照片时,突然发现,有几道在现实的图景中没有见到的光正穿越和平路上空,仿若精心设计的盛大舞台灯光,数不清的金线编织成一道令人目眩的旗帜……
我迷惑了:那是什么?
是1945年就在和平路30号种下的不灭的信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