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哪? 郑莹 绘
【心声】垂涎外地文化设施 湛江连个像样的都没有
“广州此前就已经有星海音乐厅,现在又有广州大剧院,深圳有深圳大剧院,东莞有玉兰大剧院……我们出去参观考察,看到外地这些漂亮的文化设施都是‘口水流流’,什么时候湛江才能有自己的大剧院啊?”在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共湛江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有党代表在分组讨论时如此感慨。
而在惠州,“请人吃饭不如请人看演出”, 已经成为市民的一句流行口头禅。单是近5年来,惠州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上投入超过100亿元,造型各具特色、气势恢弘的惠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博物馆新馆、丰渚园、东坡园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使惠州市民有了满足文化娱乐需求的好去处,吸引了中央芭蕾舞团、德国莱比锡爱乐乐团等海内外顶尖文艺团体先后来惠州奉献精彩演出。
2012年1月初,霞山市民陈姨向湛江晚报“两会直通车”打来热线,反映心声:“我们暂时还不敢想那些大剧院,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建好。我们现在只希望市区能有个像样的、大一点的文化中心广场,给我们群众开展活动。现在的人民广场太小了,根本活动不开,有些群众只好被挤到旁边的人行道上去练习跳舞!”
【进展】仍处于前期工作 推进不快令市民心急
记者了解到,加快建设湛江粤剧院、歌剧院、文化艺术中心(含中心文化广场)、文化主题公园等市区标志性文化项目,是2011年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督办事项之一。
转眼已是新的一年。其中,建设湛江粤剧院进展情况——已经完成项目立项、修建性详细规划、勘探、测绘以及大部分围墙建设等工作;已经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正在办理工程施工招投标代理;单体设计方案已经初步完成,单体报建工作已经完成。
建设湛江歌剧院、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主题公园的进展情况——正进行选址论证,方案已经报市政府审批。
看得出来,打造以上市区标志性文化项目还是处于做前期工作上,难怪令市民着急。
2012年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我市必须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加快建设文化湛江。着力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动工建设湛江新闻大厦、市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建设湛江歌剧院”。
【问题】文化设施欠账多 缺乏标志性文化设施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虽然我市扎实开展文化强市建设,文化事业持续稳步发展,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市民的文化消费明显增加。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市文化设施欠账多。我市不但还没有叫得响的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连“三馆一站”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也不健全,现有的设施也大部分陈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需求。
我市文化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缺口大。目前我市每年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财政资金困难,我市确定要上马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的筹建工作大受影响。财政投入不足,既直接影响文化阵地设施的建设,也严重影响现有设施的利用和维护管理,使文化阵地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缺乏活力和吸引力,阵地不断萎缩,甚至面临着阵地缺失的尴尬局面。
而且,我市文化事业单位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待遇偏低,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而且造成既吸引不了外地专才,也留不住本地人才的局面,基层文化事业单位人才流失严重,队伍青黄不接。
【建议】加快落实资金问题 增加文化事业投入
为切实加快打造“文化湛江”的进程,湛江市文广新局提出建议:
加快落实湛江粤剧院、市文化艺术中心、湛江歌剧院、湛江市文化主题公园等重点文化设施筹建资金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上述项目均已开展前期工作。但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按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今后5年全市将投入20亿元以上,主要用于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协调财政等部门抓紧筹集上述项目的建设资金。
大幅度增加文化事业费投入。据估算,目前我市每年文化事业费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例约为0.3%,离省规定的文化事业费要占同级财政支出的1%以上的要求差距甚远,也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约为0.7%)的一半。
由于文化事业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各类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转,极大地影响了上级部署的农家书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正常实施。很多本应正常开展的工作都显得十分被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