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家永远忘不了保伯的恩情!”近日,雷州市附城镇麻演村黄钦来这样说。春季开学前夕,他携全家人,包括三个同时上大学的儿子,一起专程到北和“教育基金果园”去看望“保伯”。他说,孩子们能上大学,离不开“保伯”的爱心助学。
全家人颠簸几十公里看保伯
“保伯”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曾任海康县委书记,湛江市委常委,湛江市政协主席,不仅在位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且退休后还带领群众到荒山野岭办果场,并把果场收入全部捐助给穷家学子读书,备受人们爱戴和称颂。
2010年7月份,雷州市附城镇麻演村黄钦来的三个儿子黄源胜、黄仁龙及黄仁永同时考上了大学,面临着“凑不起学费而只能以抓阄来决定让一人去上学的窘境。保伯当年在本报的《兄弟仨抓阄上大学》报道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捐助了一万元,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及时帮兄弟仨圆了“大学梦”。
对此,黄钦来全家人自是感激不已。“我们孩子能有将来,都靠保伯等热心人帮助。”他几乎逢人都是这样说。日前,他携带三个儿子,一起去看望保伯,表达全家的深深谢意。
从黄钦来家到“保伯”的“教育基金果场”,相隔几个乡镇,距离五十多公里。为了省钱,黄家全家人分乘两辆三摩,路远、风大、颠簸……并不介意。“这算什么啊,我们无法感激保伯。”他们如是说。
聆听保伯唱雷歌教导
当日,黄钦来一家颠簸两个多小时来到“保伯”家。
见面后,家人问候“保伯”并祝福其身体安康,接着兄弟仨认真汇报起各自的学习情况。“在大学里,我们虽不能做到学业成绩最好,但却可以做到最刻苦最拼搏……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会懂得珍惜,决不会辜负你老人家还有社会各界的期望。”兄弟仨说。
“穷孩子更要争气,更要勤奋,更要拼命……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治穷必先治愚,考上了大学还要读博士!做人志向要大,理想要高!”当了解到兄弟仨表现不俗时,保伯很是高兴,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交谈间,保伯教导兄弟仨谨记一些做人准则:注意培养良好习惯,不吸烟、喝酒、打牌;要孝顺父母;多做好人好事;要当清官;交一些好朋友;要尊重师长;胸怀宽大、低调做人……激动时,“保伯”情不自禁唱起即兴自编的雷歌:“希望各位学生侬,为国为民立大功;读完大学考硕士,硕士毕业读博士,国家栋梁更光荣。”
对于德高望重的保伯的谆谆教导,兄弟仨表示将永远铭记。
延伸阅读:
27日《湛江日报》刊登的《兄弟仨抓阄上大学》的报道,在社会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昨天上午,本网站记者连同湛江师范学院新闻系宋立民教授、刘英老师,上海大众湛江金富汽车公司潘喻喻等热心读者、网友相约组团,从赤坎起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了附城镇麻演村,看望兄弟仨,鼓励三个准大学生珍惜机会,好好读书。
【详细:三兄弟抓阄上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