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老师在简陋的房间备课。 只有两间课室的塘溪岭小学。

一所只有两间课室的小学
廉江市良垌镇塘溪岭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庄,地处廉江、化州和吴川三地交界处,全村人口680多人,是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小村庄。塘溪岭小学是村中唯一一所小学。
近日,记者走进塘溪岭小学,小学由四间一排平房、一个黄泥地操场和一个露天公厕组成,甚至没有围墙。进到教室,记者发现破旧的不仅仅是门窗,教室里连地板都是凹凸不平的,也没有几张完好的课桌椅。现在学校仅有1名公办教师和4个年级的36个学生。
据村干部介绍,这所学校是30多年村里各家各户分工,每户安排5天到河边挑沙,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门窗也是由村民凑钱安装的。村干部说:“尽管条件艰苦,但学生们都很听话,学习成绩优秀。”
年过半百老师的20多年坚守
塘溪岭小学仅有的老师名叫宋家能。两鬓斑白、满脸皱纹的他,如果不说,怎么也猜不到他只有50岁,由于工作繁多,劳心劳力,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沧桑的印记。
宋家能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从小聪慧过人,以他的水平,完全可以在大城市里找一所好的学校任教,而他毅然回到塘溪岭小学,选择做一位普通的公办教师,一干就是20多年。
宋家能工作、住宿均在学校,吃喝自己煮,基本全天都在学校里度过。学校四间平房,除了两间是用来做教室外,其余一间是宋老师的“教工宿舍”,他的卧室、厨房、办公室都是安排在这间小小的房间里。房间平时从不锁门,因为这里同时也是学生活动室。
虽然已是初春时节,但还是寒意袭人。走进宋家能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床、一桌一椅。木板床上一张草席,没有任何棉垫,床尾整齐地叠放一床薄薄的旧棉被,床上挂着一张灰黑破旧的蚊帐。床头靠墙放着一张旧书桌,前面是一张掉了靠背的折叠椅。书桌桌面坑洼不平,桌上却整齐摆放着教科书和还没批改完的几叠学生作业。
在屋子的一个角落里,记者看到一个水龙头。村民说:“学校条件不好,宋老师要洗澡就接水龙头的冷水,然后到学校操场边的露天公厕洗澡。”
学生有好课桌椅是最大心愿
记者采访当天刚好是双休日,学生放假了。宋家能说,他每天6点多起床就开始一天的忙碌,他要兼顾4个年级所有的科目。他说:“在课室里每天都进行一班两课的‘复式’教学,课室的左边两排课桌是一年级,右边两排课桌是二年级,先教完左边的一年级课程,接着布置作业,然后开始右边二年级的课程。有时候两个课室都有课,我就要在两个课室之间来回穿梭。”
从早上6点多到下午5点,直到学生们都回家,宋家能才有时间坐下来,编写教案和批改作业。一年复一年,宋家能在塘溪岭小学坚守了20多年。
尽管办学环境如此艰苦,但令宋家能欣慰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优秀。村民告诉记者,宋老师从教以来,培养了不少高材生,他自己多次获得上级领导和同行的好评,还获得不少奖项。
村民告诉记者,学校原来也聘请过民办教师,但由于学校太简陋,生活太艰苦,工资收入低,来这里任教的民办教师就像走马灯一样,来一个走一个,现在学校就剩下宋老师一个了。
尽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任教和生活,宋家能从未言弃,一直坚守着。因为学校需要他,这里的孩子需要他!
谈到他喜爱的学生,已经头发斑白的宋家能说:“能让学生们有好的课桌椅上课,那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当然,如果你问我最奢侈的愿望是什么,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和城市的小朋友一样,上体育课时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他们可以做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