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光影世界,繁华落尽后的重生

2012-03-10 11:2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简珍 许晶盈

开展小吃、饮品等综合性经营是电影院吸引观众的一种方式。 孙昊声 摄

 

一部电影小可娱乐生活,大可承载文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市电影院曾有过“井喷”式的辉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整个电影业进入转型期,湛江一些老字号影院无法面对社会急剧变化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而黯然消退。2007年,随着大地、金逸、荣基等数码影城的进驻,新一轮的电影热潮正在卷土重来……

1930-1940年,电影热潮席卷而来

湛江最早的电影院是建于1930年“巴黎电影院”,这家位于霞山的电影院是法国人为本国公职人员建立的一个娱乐场所。直至1932年,巴黎电影院的对外开放,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电影热潮,霞赤两地十年间便有大批电影院、戏院拔地而起。

其中,霞山有世界电影院(1938年)、中华戏院(1940年)、中国戏院(1942年)、新华戏院(1944年)和皇后电影院(1940年);而赤坎最老的电影院——同乐电影院则建于1936年,据闻曾被日军的飞机轰炸过,此外还有文化戏院(1937年)、平安戏院(1938年)、太平戏院(1939年)、百乐殿电影院(1941年)和地区礼堂。

湛江市电影公司总经理周英初介绍,昔日霞赤两地的东风、红卫、百乐殿、人民电影院都是由这些老影院和戏院演变而来,当年的戏院不仅仅是观看戏剧,在没有演出时往往充当影院的角色。

1989-1999年,电影院从空前火爆到全线崩盘

市民王老师回忆娱乐极其匮乏的六十年代,小时候唯一的娱乐,便是从火车西站乐颠颠地走上一个半小时到百乐殿看电影。

40年前,看电影是市民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那时在电影院工作是非常吃香的,经常会有亲戚朋友走后门买票。据说市场的菜贩、肉贩经常用新鲜蔬菜、上乘猪肉与他人换电影票。“文革”的禁锢被打破后,老百姓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强烈需求令湛江各大电影院空前火爆,我市电影院迎来了一个辉煌的高潮。

——1959年,全市放映单位有42个,包括8间电影院和34个电影队;

——1989年,全市的放映单位迅速飙升至517个,整个湛江(包括下属县城)共有88间电影院,几乎每个镇都有独立的影院,全市放映电影场次高达16万多,累计进场的观众人次达1亿4千多万!

这个飙升的数字,是湛江电影市场交出的一张漂亮成绩单。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卡拉OK、电视的异军突起,电影院设备的老化、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个上升的苗头开始急速下落。

“盗版光碟的出现,是电影界急转直下的导火线,”群众剧场经理陈湛清分析,“此外,坊间的录像厅遍地开花,录像厅以片源多、快,设备好、成本低等优势,分流了大部分观众,加上电视机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老电影院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1995年,全市电影发行收入达1570万;

——1996年,全市电影发行收入只有880万;

——1999年,全市电影发行收入全线崩盘,一下子跌至290万,镇级电影院也在这次浪潮中受到波及,90%的影院全线关闭。290万的发行收入是亏本经营,到2000年,霞赤两地就只有天宫、紫荆、艺海、工人文化宫这几家电影院正常放映。随着城市大众文化生活的日渐丰富,电影院也越来越冷清,经营艰难,不得不另觅商机,老电影院被迫关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007年,数码影院再掀电影热潮

2007年,大地数码影院率先进驻湛江;2008年,金逸和荣基影院的进驻为湛江电影注入了新的气息。据湛江市文广新局的统计数据,2010年,霞赤两地四间数码影院电影(院线)票房收入合计3000多万元,而在2011年7月,中影国际影城加入后,市区五家数码影院去年的电影(院线)票房总收入达3200多万元。

“看电影早就不是只要屏幕够大就可以的事情了,新潮、豪华是吸引我们走进影城的两大元素。”一名观众说道。

阿雅是我市高校的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一名电影爱好者,“和朋友一起看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欢笑和泪水,是安坐家中看电视、上网所无法体会得到的一种享受。”

3月6日下午,记者在大地数码影院看到,尽管没有大片上映,来影院的市民依然不少。“对于那些热爱电影的市民来说,现代影院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视听体验。”大地影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说道,一些大片首先会在电影院上映,加之现时3D等高科技电影频频亮相,观众开始慢慢“回笼”。

2014年,我市19个中心镇将有多厅数字影院

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规划要求,在2014年底前,全省每个行政建制的县镇至少要建有1座具有3个放映厅以上,总座位数不少于350个,达到国家三星级建设标准的现代数字多厅电影院;省财政将通过建立“以奖代补”的机制,对各类资本投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建、改造、扩建县镇多厅数字影院给予一次性奖励;并落实对新建数字影院3年先征后返和安装数字放映设备补贴的政策。

业内人士分析,电影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对改善群众的精神生活品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地区的软实力均具重要意义,而目前电影业建设的高潮正逐步从地级市向县城发展,我市的电影产业也在这股热潮中乘势崛起。

纵观整个粤西地区,湛江是该片区影城最多的地级市,逢大片上映,茂名地区的一些影迷还专门赶来湛江影城看电影。市文广新局广播电影电视科副科长梁志农介绍,我市下属的县市区中,吴川市率先于去年建成华影数字影院,目前,廉江华影凤凰影城正在施工,初步估计今年五一前可完成,雷州、徐闻、遂溪的影城正在筹建阶段,而麻章和坡头的正在有条不紊地规划中。此外,根据文件的规划要求,我市的19个中心镇即将规划建设多厅数字影院,影院建好后,群众便可在家门口观赏到与市区影院同等效果的数字电影。

机遇与竞争并存,二度热潮如何维持?

在娱乐纷纭的时代,电影院特有的大银幕效应、高逼真效果使得电影与电脑、电视有着众不同的魅力。数码影城带领电影院复苏,票房一路高开让许多人感慨“电影院又再迎来辉煌岁月了”。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得知,“票价贵”、“盗版光碟多”还是让一些市民止步在影院外,部分市民对于电影院的态度,还是相对微妙。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电影产业的第二个高潮已经来临,但究竟可以持续多久,怎么才能在这股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电影市场离不开观众的支持,培养一批消费群尤为重要。从2007到2012年,短短5年建起5间数码影城,这必然带来竞争,然而竞争和机遇是并存的——梁志农认为,影院集中,必然也会在市民中形成一种看电影的浓厚氛围。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影院的硬件设施都相差无几,拼的就是所能提供的服务。

为了吸引观众群,各大影院在票价方面的“优惠牌”层出不穷——“夏日优惠套餐系列”,“会员半价日”,与网站合作举办“限时1元购票”,或免费送电影票等。此外,有电影院经理认为,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优化影院环境外,还可借鉴外地影院的先进经验,开设电影超市,开展小吃、饮品等综合性经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激烈比拼 激情助威
  • “湛江湾1号”公众开放日再加场!
  • 中法画家携手描绘“鲜美湛江”
  • 萌娃看全运,散打擂台边的别样亲子课
  • 湛江开展 “绿色办赛十五运 垃圾分类我先行”宣传活动
  • 龙争虎斗 八方武杰会港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