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坎某幼儿园的孩子在玩耍。记者 欧阳泽 摄
日前,省教育厅出台《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化城市幼儿园的办园标准(试行)》,其中提到幼儿园需要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不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1小时(寄宿制2小时)以上。
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幼儿园,受访的幼儿园均称收到文件,其中有两家民办幼儿园以“很忙”为由拒绝接受采访。受访的幼儿园园长均表示会按照《标准》要求,制定户外活动计划,让幼儿每天获得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家长对此表示支持。专家建议,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体能锻炼要适可而止,不宜过于疲劳。
记者调查:多数幼儿园安排幼儿户外活动
记者走访多家公办幼儿园时发现,大部分幼儿园根据《标准》制定户外活动计划。记者在一家公办幼儿园看到,由于当天下雨,孩子们不能到户外活动,因此老师正组织孩子们在幼儿园大厅玩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有益于幼儿身心发育。但有时会受天气限制,只好将户外活动改为室内活动。”该公办幼儿园园长透露,幼儿每天早上回来做早操,锻炼身体。然后早上10点进行一个小时的户外体育运动。下午,幼儿起床后做课间操。放学前,老师还会组织一个分组游戏。“现在是明文规定要求幼儿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许多幼儿园都会调整教学方案,千方百计保证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
市机关二幼陈园长告诉记者,《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一直要求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现在《标准》强调了其中体育活动1小时以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育。幼儿在园的时间为8小时,有计划地安排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观察植物,合理地安排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前些日子,我们幼儿园组织幼儿开展的户外活动《创卫亲子活动》,让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和家长、社区亲密联系在一起。”
然而,记者走访部分民办园时发现,这些民办幼儿园存在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少的现象。某私立幼儿园的老师坦言:“我教中班,每周布置2-3次作业,主要是书写拼音、笔画、数字等,户外活动的时间少于公办幼儿园。”
家长心声:只想孩子们快快乐乐地玩耍
为何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不得少于2小时呢?
我市一名幼儿教育专家表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空气、阳光等因素,让幼儿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访的家长对《标准》都表示赞同。“孩子天性爱玩,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快乐天真地玩,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莫女士认为,幼儿园一学期只有一个家长开放日,她觉得太少,希望户外活动能“带”上家长,家长与孩子一起互动。
大多数幼儿园能否长期坚持执行该政策?部分家长持怀疑态度。“现在幼儿园不对家长开放,孩子也不会计算户外活动的时间。到底孩子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多长,我们也不清楚。如果少于2小时,我觉得不合适。”张家长称,政府应该出台政策,监督幼儿园落实。
专家建议:
控制好幼儿活动量
《标准》中提到幼儿园需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那幼儿园应该如何开展户外活动呢?我市幼儿教育专家建议,幼儿园可以根据天气、气候、活动特点、幼儿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体育活动内容,使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都得到发展和锻炼。活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时间分配合理。
该专家表示,《标准》要求幼儿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1小时以上,剩余时间可以用作自主游戏和自由活动,做到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四类活动结构的平衡。此外,幼儿园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器材,因地制宜,自制部分体育活动用品。教师要积极参与活动之中,随时观察指导幼儿活动状态,适当为孩子增减衣服;引导幼儿探求多种玩法;及时控制调整幼儿活动量;照顾体弱或有疾病幼儿;注重采取安全措施,随时随地进行安全教育。
霞山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王兰珍副主任医师表示,现时的幼儿普遍表现为“坐多于动”,身体机能未完善,一点风吹草动就感冒。幼儿多些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心情舒畅,日光浴有利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D钙的吸收,起到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作用。体育锻炼增强肺活量,消耗能量,增强幼儿的食欲。但进行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体能锻炼要适可而止,不宜过于疲劳。尤其是时下正值流感高发期,更要注重幼儿的户外活动,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