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课,在大学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上周,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高校,发现有逃课经历的学生不在少数。不少受访学生表示,有些课程毫无意义,所学的知识将来也用不上,去上课也只是在浪费时间,所以选择逃课。但部分老师为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坚持点名,于是乎,一场“猫鼠游戏”在大学校园里上演。
学生:逃课有三大原因
近日,记者来到某高校看到,早上三四节课,上课前五分钟,有的教室稀稀落落只有十几个人,有的教室大约能坐满一半。
一位大二的女生谈到,“早上前两节课的人逃的较多,很多人没事呆在宿舍,也不想起床。”“晚上8点半以后的课,逃得人也比较多。不少人在晚上安排有活动。”此外,不少学生对自身要求不严也是重要原因,“前一天晚上玩游戏玩到很晚,第二天根本爬不起来,只能逃课了。”
另一大理由就是学生认为,教师上课质量低劣。有同学坦言,“不少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师都上得比较乏味,大多都是照本宣科,所以逃课率比较高。”有同学认为,现在不少大学老师都把教师当作一个普通职业,责任心不够强,下课立马消失,不点名,考试随便应付。
对于处在实习期间和求职阶段的学生来说,逃课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小江今年大四,找到一新闻单位实习,只好选择逃课。对于缺席一些课程她并不十分在意,她认为自己虽然逃了课,但是收获更大。
“逃课是大学必修的一门课!”记者看到,不少网友对大学生逃课抱此看法,在某些高校,甚至还流传着“大学男生必干四件事”的说法:逃课、包夜(打游戏、看电影)、谈恋爱,集体熬夜看球赛,“逃课”甚至是四件事之首。
教师:点名难治逃课现象
事实上,各所高校对于迟到、逃课现象并不缺少惩罚。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港城有的高校规定,如果旷课次数超过三分之一,则将取消考试资格,或者需要重修。
尽管如此,多所学校还是会普遍发生教师刚点完名,学生就从后门悄悄溜走的现象,有些课还没上到一半,教室里就没什么学生了。有教师表示,十分担心学生缺课影响成绩,“一般整堂课下来,65人的课程来了51位学生,情况算是不错了。不来的就那些同学,也不能在课堂上通过提问题来点名,很多学生没看过书,也回答不了。不来上课的,考试也往往考得比较差。”
事实上,大部分教师普遍拿逃课现象没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老师说。
反思:点名不如提高授课质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人认为:大学生逃课现象,也是高校教师上课质量的体现,与其玩一场“猫捉老鼠”的点名游戏,还不如通过提高教师讲课质量来吸引学生。
港城某高校孙老师认为,点名其实是很短浅的方法,用强制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从教师的教课质量上做文章。
他认为,大学毕竟不是中小学,不可能对学生“管头管脚”。现在科技手段很发达,如果真要抓点名,其实方法很多,比如指纹点名等。问题是,你点名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是否有益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说老师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老师就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