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蔬菜有限公司经营户:“菜价越高,我越亏”

2012-06-12 15:36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欧丹丹 陈睿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季节没有比种菜更好赚钱的了。走进市区的菜市场,每公斤6元以下的蔬菜基本难觅踪影。市民频频感叹,“连菜都吃不起了!”然而跨过销售终端,我们在蔬菜种植的源头竟发现,连蔬菜种植户都苦叹,“再这样下去,连菜都不敢种了!”这是为何?6月8日上午,记者约好康星蔬菜有限公司经营户黄京武,和他一起到田间地头看个究竟。

    经营户:黄京武

    经营品种:菜心、叶子菜

    经营规模:2000亩

    经营状态:亏损

    亏损原因之一:天公不作美

    近期,接连不断的大雨、雷阵雨、暴雨,使得菜价水涨船高。这对康星蔬菜有限公司经营户黄京武来说,并不见得是好事。 据了解,黄京武经营的康星蔬菜有限公司是霞山兴隆批发市场的大户。记者当天上午到他的蔬菜档口是上午9点半,他的批发档口已经不剩一棵蔬菜。

    “早就配送完了。这段时间的菜供不应求。”黄京武说。

    “天天下雨,我都没菜卖了,其他散户就更不用说了。我种了2000多亩蔬菜,采用‘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蔬菜由基地种植,再运送到兴隆批发市场发售。我种植的菜心占了整个兴隆蔬菜批发市场的2/3。但是我今年依然没钱赚。”黄京武说。

    采访得知,黄京武从事蔬菜种植已经有12年了,种植规模从最初的50亩已经扩大到如今的2000亩。其生产基地以种植菜心为主,还种植了其他叶菜。产量高的时候,每天可有10万斤的菜心供应市场。和记者谈起最近的经营状况,他表示烦恼不少。

    “很多人以为,菜价高了,种植户会赚不少钱,其实并不是这样。”黄京武说,种植蔬菜是要靠天吃饭的。天气好,自然灾害少,蔬菜长势好,产量高,种植户既能赚到钱,市民又能买到便宜的蔬菜。天气不好,像下雨天,本来可以用机械播种的,却不得不改为人工播种。人力是有限的,蔬菜减产,菜价自然就高了,即使提高批发价也不能弥补损失。

    据黄京武介绍,去年同期,菜心的批发价是2—2.4元/公斤,每亩产量1000公斤,他的2000亩菜地收入很可观。今年,天公不作美,雨水不断,菜心的批发价升到了5—6元/公斤,经营却处于亏损状态。雨水浸泡,排灌设施都“忙不过来”,不少菜心就直接烂在地里。现在,2000亩的菜地只能有700亩的菜心可以采摘。一个月减产25天,每亩产量下降至400公斤,收入较去年大大减少了。

    亏损原因之二:种植缺乏计划指导

    作为一个蔬菜种植大户,仅仅靠市场零售这个渠道,是无法把产量全部消化掉的,还要靠一些中间商周转。因此与一些中间商签订固定价格销售合同也是一种营销方式。然而,在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行情下,这种销售方式无疑加大了蔬菜种植户的经营风险。

    每个月的1日、11日和21日,是黄京武与客户定好蔬菜的批发价、配送价的合同时间。记者采访当天,黄京武的蔬菜批发价是按6月1日定下的价钱:5-6元/公斤批发给经销商的,而此时市面的零售价已经达到8-9元/公斤。6月9日早上,记者在赤坎百园农贸市场了解了一下当天的菜价:菜心平均7—8元/公斤,青瓜5元/公斤,白菜6—7元/公斤,价格均比去年同期明显上涨。

    “10天是一个周期,如果我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价格高于市场价格,那我就有钱赚,但如果签的价格不高,我一方面要按合同价格把这些菜卖给中间商,还要给足数量。”

    “我种了2000多亩的菜地,但收获的只有700多亩。本身零售市场上都供不应求,我还要把那么多的菜按照低于市场零售价的价格批发给中间商。我希望我的菜(菜心)批发价每公斤是低于4元,而不是现在的6元多。但这样的天气,批发价格越高,就意味着亏得越多(蔬菜失收更大)。”黄京武如是说。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黄京武与中间商签订的合同价格呢?“与中间商签订固定价格销售合同,这个固定价格主要是参考当时蔬菜的销售均价,然而蔬菜市场上价格的大幅波动,是导致定价大幅背离市场的主要原因。”黄京武说,“而价格的波动又与蔬菜种植缺乏计划指导有关。”他说,很多人种菜喜欢“高峰式投产”。市场菜价涨了,大家就一窝蜂种菜,供大于求,菜价就必然下跌;等到盈利减少了,大家又放弃种菜,产量一下降,价格就又涨了。如此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菜价不稳定,我们也很难与中间商签定较为合理的价格合同。

    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根据蔬菜的需求量,指导种植户对各个品种的蔬菜进行规划种植。有了合理的规划,就有了方向,种植户就不会像“无头苍蝇”般乱飞乱撞。

    亏损原因之三:种植规模偏小

    “现在菜地里还有工人采摘蔬菜吗?”记者问。

    “有。”

    当天中午,在黄京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他的蔬菜生产基地。大概颠簸了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记者才在一片低洼的菜地里看到了十几位忙碌的工人,烈日下,工人们正在菜地里忙活,摘菜、播种、消毒……刚下过雨的田野里,空气中无处不在的酷热让人透不过气来。

    “别看现在这里一切井然有序的样子,前几天下大雨菜地被淹,我们真的很狼狈。”黄京武感叹,“2000亩的种植规模,只有700亩有收成,其它没有收成的投入全打了水漂,规模还是小了啊!”

    黄京武认为,要确保市区的蔬菜供应,菜地必须达到4000亩。这4000亩地可以让种植户和市民“双赢”,因为总产量增加,种植户为了避免滞销就会薄利多销。这样,市民既可以吃到“平靓正”的蔬菜,种植户的收入也稳定。另外,基地扩大后,也能给附近村民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改善村民的生活,可谓是一石三鸟。

    黄京武的愿望:给点扶持,我会更灿烂

    谈起种菜,黄京武放不下却也无奈:“搞了这么多年蔬菜种植,很少得到扶持。基地有今天,都是靠自己慢慢地发展起来的。总感觉自己单枪匹马,有心无力。”

    黄京武说,他有一个小小心愿,就是把现在的2000亩菜地再扩大到4000亩,提高菜心的产量,从而稳定菜心的价格。然而,由于缺少资金,他一直未能如愿。他曾有过向银行贷款的想法,可是最后还是因为“底气不足”而放弃了。他也尝试过向有关部门提出给予种植户扶持的建议,但至今还没得到回应。

    黄京武说,光靠他自己用每年的收入来扩大蔬菜基地,比较难。毕竟个人的力量很小,如果能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他绝对有信心搞好湛江的蔬菜供应。“蔬菜种植要有一种好的心态,不能以一时的涨跌论成败。种菜一旦退出,失去的市场份额便很难再拿回来,所以一定要坚持,看得长远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夜行东海岛 看工业“星河”
  • 2025年湛江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暨网络文明宣传季系列主题活动启动
  • 霞山区举办教师人工智能技能提升培训班
  • 坡头区龙头镇山车村民:“如今咱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 徐闻曲界镇:一份倡议书掀起助学兴教捐款热潮
  • 中交四航局三公司匠心打造乡村振兴新画卷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