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学生漠然 家长忽略
有多少学生知道今天是“世界粮食日”?记者随机采访了霞山、赤坎多间学校的中学生,被采访的11名学生均称不知道。
“现在女儿长大了,我忽略了教育她珍惜食物,这点我做得不好。一般是她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没刻意逼她吃多,所以有时碗里还剩有米饭,我都没在意,以后真要注意提醒她了。”赤坎的翁女士告诉记者,70后的她从小就知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平日吃饭掉粒米在地上,父亲都会让她捡起来。
“教育孩子不浪费,太难了。说起浪费,是90后、00后的专利。”医务工作者陈生说,现在的小孩没种过田,没有艰苦过,攀比心强,哪懂得珍惜?家庭稍富裕的家长有时会爱面子,没有节约的意识,到酒店就餐动辄点一大桌菜,吃不了多少,无意中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节约粮食呢?儿子就读于市第二十一中学的洪妈妈,从孩子刚懂事起,她就为他描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严重的饥饿现象以及当前粮食危机的严峻形势,唤醒孩子节俭的意识,让他明白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社会资源会减少。“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要珍惜社会资源,珍惜每一粒粮食,每次吃饭都吃得很干净。”
“我不要轻易倒掉食物。”就读市十九小四年级的珊珊说,因为吃早餐有时间限制,时间一到,老师也不准大家再吃了,而一些同学会把不喜欢吃的食物扔掉,本来应该被吃下肚子里的,却被倒进了下水道。“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劳动成果,我觉得被倒掉的食物很可惜。”珊珊表示,以后会看胃口好不好来装多少饭,尽量不剩饭。
反思:相关教育缺失应引起重视
“经常都会见到吃不完饭要倒掉的情况,我已经对大学生这种浪费现象从开始的心痛到现在的麻木了。”一位饭堂的服务员李阿姨对记者如是说。李阿姨和几名服务员都是从农村来的,初到饭堂很看不惯学生们的大手大脚,经常提醒一些同学少买多吃,可没想到却遭到这些同学的白眼,觉得她是多管闲事,有的甚至背后说她是穷怕了。如今,她在这里当服务员三年多了,现在她看到泔水桶里装得满满的饭菜,心里也麻木到没什么感觉了。
湛江师范学院一位刘教授对记者说,“不得不承认,现在不论是班主任,还是学校专门的管理人员,关于节约粮食的教育并不多,这方面的教育观念都已淡薄了。”据其了解,绝大多数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过节约粮食的教育。像“吃不完就倒掉,别强迫自己吃”、“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不爱吃就换样,别委屈自己……”是父母在饭桌上常说的话。他认为,在独生子女时代,在大多数望子成龙的家庭,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有这样思想的家长并不少。学校附近几乎所有餐厅、饭馆大都没有张贴有关节约粮食的字样,更没有一个餐饮业的服务人员在学生就餐时,提醒他们适量点菜,以免浪费。而社会上的铺张浪费现象,毫无疑问又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他认为,父母、老师不能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子女或学生的热爱,就允许他们肆意浪费,成绩好不能代替一切美德,相关教育绝不能缺失。
湛江师范学院的李老师也认为,大学生浪费粮食现象确实是相关教育缺失引发的,它反映了全民节约意识的淡化。正如便宜不能成为浪费的理由一样,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作为忽视相关教育的借口,这一问题不得不引起各高校的深思。
“浪费粮食现象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也暴露出我们在教育方面存在的漏洞。平时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没有使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除此之外,不懂得爱惜公共财产、自私自利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希望这些现象引起家长、学校和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李老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