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阻碍孩子自立 增加校园安全隐患
近日,“中国式接送”也成为一个热词,有家长一直接送到孩子高中毕业。而我市中小学每日的接送长龙亦引发社会关注。我们的孩子多大才能放开牵着妈妈的手?这种长期的接送现象对学生、学校、家长、社会交通秩序等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接送现象是一种无奈之举。从短期来看,孩子们的安全是得到保障了,但是从孩子成长的远景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孩子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依赖性,缺乏主观意识,会比较娇气,比较难自立。”市十二小学校长谭永焕说,有的孩子过马路从来都是被妈妈牵着,造成小孩自己一个人不敢过马路,因为小孩不知道怎么判断路况,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走过去。
校门口每天的拥堵现象给学校的管理也造成一定的负担。“校门前每天车水马龙,人多又杂,加大了学校的安全隐患,校园不安全因素反而增大。”谭校长表示,为了减少校园安全隐患,学校不得不规定“男家长进校门不允许携带包袋,由学校保安监督执行”,“就怕有人携带作案工具,伤害学生。”
谭校长还表示,有的家长不能够遵守学校的秩序,总是一拥而入,还有的跑到学生教室里,家长多,噪音大,而上午高年级的学生放学晚,上课质量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还有的家长在学校抽烟、乱丢东西,对学生的行为养成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我们也曾经想过很多办法缓解接送造成的拥堵问题,比如划区等候、错时放学等,但是收效甚微。家长们并不能都接受我们的管理,并且难以持久。”谭校长说。
另外,谭校长表示,接送现象对交通造成的拥堵是显而易见的,很多行人不得不堵在学校路段或者绕道走。同时,对家长而言,也是花费了他们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希冀——
社会共筑安全“防火墙”
而站在家长的角度,谭校长说他非常理解和支持接送的做法。他觉得孩子到了初一、初二还不能放心,因为社会秩序太乱、太复杂,部分人把社会规则当成摆设,成为危害孩子安全的隐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此外,还有老师认为,家长的一系列担心和顾虑的背后,是令人无奈的社会现实。“只有人人都遵守社会秩序了,家长们才能放心些,接送现象才能缓解,交通拥堵会缓解,家长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孩子们才能少点依赖,早点独立。”谭校长殷切希望这样的时刻能够到来。接送现象还应该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和重视,特别是要弥补在交通、治安、卫生等多方面的社会公共政策缺失,才能为孩子的上下学之路筑起安全“防火墙”。
另外,谭校长希望家长理解学校的管理,因为保护孩子的安全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愿望。而家长在接送孩子时,不要只顾“牵着”孩子走,要有意识的培育孩子主动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