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近日,中国诗经学会第十届年会名家学术报告在湛师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诗经学会名誉会长夏传才先生、现任会长王长华先生以及副会长赵敏俐先生应邀作学术报告。湛江师范学院刘周堂副院长主持讲座,人文学院刘惠卿院长、谢应明书记、李新灿副院长、唐雪莹副院长以及张自华博士、誉高槐博士、辅导员张家波老师等出席了报告会。
88岁高龄的夏传才老先生首先发言。他从自身的生活、求学的经历出发,激励现场的同学们要利用当下的良好的学习条件与学习氛围努力学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一辈子读书的收获:先明理做人,后读书;读书要博与专结合;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他还激励同学们无需自卑并提醒不要自大,只要肯于读书,肯于钻研,必然会有很大的收获。夏先生老当益壮、风趣的语言、渊博的知识,眉宇间谈笑风生,名家学者的风范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王长华先生给现场的师生作了题为《文学的历史变迁与文学史研究的接榫——以先秦两汉文学为例》的报告。分析了袁行霈先生《中国文学史》的三古七段的文学史划分,他还提出理解中国文学应以文学史与文体史两个视角为出发点,使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王长华先生还说,先秦文学并不等于成熟的文学,在研究先秦文学的时候,最困难的是缺少史料,很多问题都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据佐证。因而,当下的工作,还是要加大力度搜集和整理先秦文学的史料。
赵敏俐先生接着也就这个学术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他认为,文学的发展确实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在文学中都有表现,文学史与社会政治史是相关联的,不能单独而论。作为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他还特意与我们简略分享了自己对《诗经》的一些观点。赵先生认为,《诗经》不是一部纯粹的文学作品,它承担着众多的社会功能,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后,刘周堂副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虽然三个名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作学术报告,但是相同点都是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学术问题的。社会和历史在发展,人类认识也不断进步,敢于怀疑才能有所前进。他还建议同学们要读好书,在有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怀疑与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