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于11月30日报道了《学校减负 家长增压》的怪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根据教育部在2000年出台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必须控制在1小时以内。
如今政策已实施了10多年,小学生的负担反而越减越重。对此,有教育专家表示,由于应试教育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要减负仍步履维艰。

现状观察
减负令出台10多年学生书包越减越重
小学生减负政策出台10多年,实施效果如何?
据有关人士分析,减负更多是一种口号,每年都喊得很强烈,其实并没有落到实处。小学生的书包越背越大,越背越重,甚至出现了手拉书包。
这学期,阳阳(化名)从农村来到赤坎某小学就读五年级。现在,各种家庭作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告诉记者,想不到作业这么多,每晚得花两三个小时完成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作业,感觉很累。
阳阳的奶奶跟着进城照顾他的生活。奶奶说:“每晚花这么多时间做作业,别说小学生吃不消,换成大人也少有这耐心。每次看到孙子放学后就不停地做作业,我感到很心疼。”
阳阳说,放学后,没有同学聚在一起玩游戏,大家都赶着回家做作业。“我希望作业别这么多,就像在农村读小学时,每天学习很轻松,玩得很开心,成绩也不会落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阳阳这样感到作业繁重的小学生不在少数。有学生告诉记者,虽然每位科任老师都说作业不多,1小时内可以完成,但语数英三科加起来就有近三小时作业量。
家长说法
高分才是名校“入场券”
孩子每晚埋头做作业到深夜,很多家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想到高分才是名校的“入场券”时,家长们表示除了辛苦学习,别无他法。心疼之余,深感无奈。
王先生是一家五金店老板,他的孩子上六年级。他告诉记者,除了每天晚上要求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请了家教为孩子补习奥数知识。周末,孩子也没有时间自由玩耍,要忙于参加作文、奥数和英语各种辅导班。他坦承:“孩子处于长身体时期,其实,我不想孩子做作业到深夜,也不想孩子参加那些辅导班。可是没办法,你不多充电,就落在别人后面,想追赶上来就难了,更别说进名校。”
在霞山一所受家长青睐的小学任教的黄老师告诉记者,她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一些兴趣班。她说:“我经常劝家长不要再增加孩子额外作业了,但是家长们放心不下,硬要报名孩子参加兴趣班心才踏实。”
有家长表示,虽然现在小升初不统考不排名,但是要想进一些民办的好学校,就要参加各种进校测试,如果无法通过,则需要交昂贵的费用。做平菇生意的郭先生说,上一年,他的孩子与赤坎某所民办学校的录取线仅差2分,最后不得不多花2万“捐资助学费”才能就读这所学校。
也有家长表示,单纯按照户籍所在地录取,一些学生难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只好在奥数和成绩上下工夫,朝名校进军。郭先生的孩子反映,他当时参加那所民办学校考试,试题难度接近奥数水准。
老师分析
减负跨不过“择校”坎
为何出现学校减负,家长增压的怪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表示,说来说去,最终还是来自社会压力,所有一切都是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想读好学校,就得有好成绩,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减负跨不过“择校”坎。如果不彻底改革现在教育体制、学生评价机制,即便学校如何努力减负,也只是小修小补,效果不明显。
港城某小学黄老师告诉记者,在当前情况下,要想进名校主要还是考察学生成绩。孩子想跨入名校大门,唯一途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成绩,拿高分。素质教育喊了多年,效果微乎其微。素质教育不是不好,但是更多家长认准的只有名校,认为孩子走进名校,就意味着有好的前途。减负令下了10多年,更多是停留在口号层面,贯彻落实趋于形式。
有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现在,不少优质初中都是民办性质,教育费昂贵。想进好学校,孩子不得不在分数上下工夫,再苦再累也得坚持,熬过再说。
教六年级语文的戴老师说,应试教育背景下分数是上帝。老师们知道作业多,苦了孩子,但作业少,家长不同意。家长希望老师多布置作业,多教点对学生考试有利的知识。学生考过分数线,可替家长省下几万块。
虽然“择校”门槛很高,但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拼命往里面挤。每年中小学入学前,一些“重点学校”门庭如市,足以证明这一现象普遍存在。
专家把脉
症结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减负10余年,为何雷声大雨点小。关键还是优质学位不足,有的学校师资力量强,学习环境好,大家便争先恐后想挤进去,竞争很激烈。
有业内人士分析,湛江优质的初中学校并不多。在家长眼中,这些学校无疑是香饽饽。我市学校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优质资源有限,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上重点中学,导致“择校”现象产生。
如何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少,分布不够均衡的问题,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区域优质教育资源?
有关教育专家表示,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较差的学校;要均衡配置校舍、图书、仪器等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现区域内老师合理流动;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同时办好一批优质民办学校,为家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另外,该专家认为,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好免费就近入学政策,也非常重要,此举可以减少学校为“掐尖”而产生恶性竞争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