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2年12月25日,一个寻常的日子,湛江吹着冬日和煦的风,大街小巷人来车往,太阳照在你我的脸上,温暖留在彼此心里。
今天又是不寻常的日子,诞生于64年前这一天的湛江日报,与湛江共同沐浴战火硝烟,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此相依相伴,命运与共。64年来,这一张湛江人自己的日报,坚毅地守望身边的城市,64年一路攀登,今日站在“中国地市报新闻创新十强”的山巅上,她在仰望着丈量着另一个高度,从今开始,再度出发。
改革薪火,代代承传。湛江日报,是一张改革的报纸,从枪林弹雨中穿行的红色小报,到16开张国际流行黄金报型,再到数字化、全媒体,立体式、集群式传播......不同的历史时期,新闻路上的湛江日报和湛江报人,踩准时代的节拍,擂响创新的鼓点,风雨阳光,不敢稍息,一路奔跑。以新闻理想的名义,我们这一代报人不敢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坐享64年积攒起来的深厚文化“家底”,责任和使命驱使,我们必须把党的新闻事业和报业“蛋糕”继续做大、做优、做强;我们必须把党报的改革创新变成常态,为了历史,为了湛江,为了读者,也为了传媒事业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开放兼容,勇立潮头。我们办报,欣逢湛江这片热土宏图大展的黄金时期。作为市委机关报,我们与市委保持一致,与全市人民站在一起,为幸福湛江建设造声势、鼓与呼,不懈怠;作为主流舆论,要推动全社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己必须率先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作为主流媒体,要助力湛江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自己必须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率先前行。我们立志扎根湛江,影响区域,办与中心城市地位相称的第一媒体。我们改革,欣逢湛江迈向大跨越、大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思想、理念和视野,与湛江五年崛起的脉搏一起跳动。坚守“区域传媒高地”,心装“本土民生情怀”。我们不仅仅充当见证者、记录者、传播者,我们更是建设者,在800万人迈向“五年崛起”的路途上,在苦干实干开创大工业时代的路途上,在争当粤西龙头和建设幸福湛江的路途上,以新闻的方式,借舆论发声,助推湛江前行。
全媒体时代的党报改革,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式的变革。一方面,改革要踏准时代的节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让报纸紧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另一方面,要顺应快节奏的时代阅读需求,顺应读者更多更广更深地知情、参与、互动的诉求;更重要的是,我们主动寻求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全媒体团队,做好纸媒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无限性。因此,我们的视野不仅仅放在改革上,我们在探索党报的转型和升级,谋求党报新的科学发展模式!
2012年,我们提出“理念先行、视觉优先、表情突破、内容为王”办报思路,对64年党报成功进行整形和转型,着力在权威分析、及时评论、深度调查、独家报道、政策解读、典型新闻和舆论监督方面经营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改革,有幸广获读者的认同。当湛江日报从全国385家地巿报参与的评选中脱颖而出,捧回中国地市报新闻创新十强的牌匾,那一刻,我们欣喜地意识到,我们的改革已触及党报改革的深水区,我们的努力找准了方向,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我们以新闻传递力量,说的是正确引导和积极影响。为了湛江的崛起,我们可以对胸怀理想、满怀豪情的改革者、开拓者略施影响,让他们的信念更加坚定,步伐愈加铿锵;为了湛江的和谐,我们可以对一切歪风邪气、乱行恶习和不和谐的杂音施加影响,让主流声音引领社会风向,让核心价值观产生推动进步的正能量。
我们以新闻传递力量,首先必须使自己充满力量。2013年,将是湛江日报思想立报、责任立报、新闻立报之年。 思想立报,立的是报纸灵魂;责任立报,立的是报纸品格;新闻立报,立的是报纸本源。我们将坚持时政新闻民生化转型,民生新闻从关怀个体向群体转型,新闻报道从单向传播向互动复合传播转型,动态式报道向剖析式、思辨性转型,单篇报道向图形、核心加模块组合转型,时政新闻、民生新闻、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向深度话题化转型。我们坚定地弘扬主旋律,褒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我们坚定地对改革者倾情讴歌,给掉队者善意批评;我们坚定地关怀困难的兄弟和姐妹,深情凝于笔端,道义聚于镜头,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搭上一把手,使出一把力;我们坚定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与百姓以心换心,与民众以情交融,倾听呼声、了解社情、传达民意,让我们的版面更生动,内容更精彩。
我们以新闻传递力量,却在关怀中获得温暖。如果,把我们的报纸喻为一株大树的话,那么,我们有幸根植粤西,有幸吸取湛江跨越发展的养份,有幸得到广大读者64载不离不弃的追随,成为我们茁壮繁茂的沃土。我们以新闻传递力量,读者挚爱就是我们心里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