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史料和卢氐族谱记载,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麻章区太平镇东岸村卢姓肇基始祖,已卜居于此,至今已有730多年历史。这里流传着不少独特的古老民俗文化。农历五月十三日的关公磨刀节,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月十五的年例习俗“押灾下海”,在粤西也是极其罕见的特有民俗活动。日前,记者来到麻章太平镇东岸村,体会了这一特色民俗。


押灾下海,实质是一种民间的祈福活动, 村民希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据老村民反映, 这一习俗在该村已有数百年历史。正月十五这一天,午后铜锣嘡响,押灾下海仪式开始。瞬时,锣鼓喧天,炮竹不断,八音嘹亮,彩旗飘扬,村民化妆组成庞大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绕村而行。各家各户在门前的墻角放置象征式的草人,迎接游行队伍到来。两名穿着彩服的村民抬着竹篾扎的大纸船,挨家挨户搜集草人,押入船中,再押送到海边等待焚烧(据了解,在过去纸船是在海边焚烧,近年来则改为在乡村郊外焚烧)。


入夜,全村男女老少涌到焚烧纸船现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在炮竹声中,把纸船洒上煤油,在村民的呐喊声中付之一炬。烈火熊熊,火光冲天。“纸船明烛照天烧”, 宣告灾害随船火化。
东岸村每年元宵节举行的押灾下海活动,形式独持,参与人数之多,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实属少见,成了该村闹元宵的特色文化和重头戏,吸引四面八方客人慕名而来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