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市区某小学给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是《红楼梦》,有的孩子读不懂,有的不爱读……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与你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孩子从小爱阅读。

假期变“读书月” 有些孩子搞应付
“寒假这么短,老师还要我们看《水浒传》,里面的人物这么多,我哪能记得住?不看也不行,老师布置的只好‘顶硬’上,真受不了。”近日,开发区一小三年级的阿勇向记者抱怨说。就读于开发区二小的珍珍告诉记者,这个寒假老师布置她们看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由于假期短,又逢过年,她才看到36回就开学了,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有点担忧挨老师批评。
“喜欢看吗?能看懂吗?”记者问。
“可以看懂,只是看起来有点费神。”
“打算继续看完吗?”
“有时间的话,还是想看完。”
珍珍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喜欢看书,平时有时间就去书城寻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她给记者列出一串她喜欢的书名:《格林童话》、《草房子》、《一河大鱼向东游》、《根鸟》等等。她还告诉记者,尽管老师要求班里的同学看名著,但是她班里的男同学大都不喜欢看《红楼梦》,只喜欢看《西游记》。“老师如果能让学生自由选择就好了。”珍珍补充说。
在开发区一中上学的娜娜告诉记者,她现在是既盼望放假,又害怕放假,因为新年开学是初三的第二学期,她妈妈期望她能考上湛江二中,于是逼她看名著,搞得她今年过年都不开心。“既要应付妈妈这边,又要应付学校这头的任务,太累了!”娜娜说。据了解,他们学校每逢放寒暑假,就会发一张中学生假期生活汇报表,要求填所看的书名,还要写看了多少页,并要求家长签名。
“今年暑假看了什么书?”记者问。
“什么都没看,都是做样子的,睡觉都没睡够,哪还有时间看其他书。”娜娜答。
“那你怎么交差?”
“还不容易,到书城去记几个书名,写上去就OK了,反正老师也不过问。”
娜娜说,她们班的同学都很讨厌这种做法,流于形式,根本没有作用,学校、老师应多了解一下他们的心理,应该选一些适合他们读的书,譬如《读者》、《爆笑校园》、《知音漫客》等刊物。
疑因老师布置的书目不合适 家长有意见
老师推荐的书单,孩子不喜欢,家长也有意见。在赤坎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在赤坎某学校上五年级,寒假本想让他看《好心眼的巨人》,谁知儿子却说没时间看,老师已安排看《红楼梦》了。“我一听就头大,叫男孩子看《红楼梦》,是不是太娘了,再说《红楼梦》深奥不宜看通,我们大人看起来都吃不消,11岁的孩子能看得懂吗?”刘女士质疑说。
对此,开发区的杨先生也有同感,他说他孩子刚上初中,假期本应是最好的放松阶段,老师却布置孩子们看自己不愿看的小说名著,原本不喜欢看书的孩子更是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一本都没去看。“你说他,他就躲进房间,搞得我们都不知怎么办?”杨先生无奈地说。
霞山的陈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要求孩子多看书是好事,不过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同时推荐适合孩子们读的书目,毫无目的读书,对学习所起的作用也不会很大。
名师观点:
推荐书目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
影响孩子的读书兴趣
面对家长的担忧,记者特地采访了培才中学的杨光老师。杨老师劝告家长不要着急,“老师在假期布置学生阅读小说等刊物,方向是对的,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家长在这方面要多配合老师。”
杨光老师说,相信大多数学校一般都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在照顾大部分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推荐书籍。但如果学校推荐的书籍超越学生年龄阶段,以至于学生看不懂,认为太难看,不想看,这样会打消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他还举例说,培才学校有个学生,小时候挺爱看书的,可是他上五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他们暑假看《红楼梦》,由于他的文字功底达不到要求,总是看不懂,结果该学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致后来不管书是难还是易,都不愿看了。
杨老师建议,学校在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时,最好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推荐,同时给他们有选择的余地,这样才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中学生可以阅读这些书籍:《骆驼祥子》、《繁星·春水》、《芙蓉镇》、《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子夜》、《雷雨》、《茶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初中必背古诗文50篇》、四大名著以及名人传记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