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湛江油画家黄华福自学成才 办画展出版专集

2013-04-26 10:05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刘金凤

油画家黄华福

    湛江新闻网讯:黄华福的人物肖像很逼真,乍看以为是照片,再看,油画的质感、艺术的超拔分明在提醒:这画出自行家之手。

    这位本土成长起来的油画家,长期工作在基层,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付诸于线条、色块,他画中的人物,多是身边熟悉的亲友、学生;画中的景,是常见的海浪、沙滩、农场;画中的生活,是他撷取的一片记忆。他自学成材,对画画倾注心力,从没奢想过成名成家,至于办画展,出版专集《中国当代实力派精品丛书黄华福油画艺术》,与为年薪数十万的签约画家,这是后话。

    放电影是打基础

    今年69岁的黄华福,正是画技成熟的时候,但是长期过度使用眼力,他的视力已经过早衰退。画画时,他得不时推一推往下掉的眼镜,在他顺手可及的地方,备着三副度数不同的眼镜,根据图像的远近和细部创作更换眼镜。在农场放了16年电影,虽然为他的人物造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过早透支了他的视力。

    考美院深造,以后当一名画家,这是黄华福年少的梦想。初中毕业时,刚好遇上美院不招生,工业下马,城市失业,他响应国家号召去农场当了知青。由于他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被电影队看中。在那个年代,看电影是一件乐事,而放电影是一件让人羡慕的活,黄华福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用细细的笔把先进典型画出来,宣传出去,一周画一套,然后开着电影车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巡演。画幻灯片是一件精细活:用细如发丝的线条在方寸大小的玻璃片上绘出模范,把幻灯片贴上去涂色,两片玻璃一夹,放在幻灯机上打出去,影像经过数百倍放大,底片稍有一点小瘕疵都会特别显眼。这样的工作,要求黄华福在绘画时精益求精,他的作品,每年都能获得省电影公司组织的全省幻灯片比赛大奖。

    他最引以为荣的,是那套获得无数殊荣的幻灯片《杨开慧》。为了创作精品,农垦影院专门组织了宣传队到杨开慧的家乡采集创作素材,回来之后,黄华福连续奋战一个月,终于创出71张幻灯片。那是1987年,他一边带着长子一边创作,连妻子怀孕也无瑕顾及。

    大型长篇幻灯片《杨开慧》获得省幻灯片特别优秀奖,并在全省巡演。这套作品的创作过程对黄华福的绘画艺术是一次大检阅,令他受益终生。放电影画幻灯片的16年,锻炼了黄华福严谨的人物造型能力,但也这费神的工作,42岁以后的黄华福再也离不开眼镜。

    闯深圳当专职画家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的电视也普及起来,电影观众越来越少,农垦电影队也随之解散。黄华福回城当了货车司机,往返广州与湛江,他画中的景象,也由农垦的橡胶林改为沿途的风景。

    走惯了乡间泥泞的路,往返广州的公路简直是通天大道,黄华福把跑车当休息,看到好景色时便把车停在路边,拿出随身带的速写本画上一幅速写,作为日后创作的素材。跑长途回来,他本可以休息两三天,此时却拿起画笔没日没夜地画起来。

    《秋高气爽》纪录了他这段开长途车的经历。那是1981年,他开着第一辆大货车途经恩平,路两边是挺拔的路树,树外面是一片金色的稻田,秋风拂过,黄叶漫天飞舞,飘零一地。驱车穿过这条道路,如诗如画的意境令他精神一振,遂把车停在路边画起了速写,不久,速写变成了油画,把美丽的一刻凝固为永恒。

    数年之后,黄华福离开农垦,到南海一家职业学校当起了美术老师,2007年,他辞职去深圳时,已经63岁,与深圳一位房地产老板签约三年,为一些顾客画肖像作顺水人情,年薪20万,有车代步,住在高尚小区。说起这段时间,黄华福称,活儿不多,生活无忧,但是不便自行创作。2011年,合约满后不久,黄华福与深圳一艺术行老板签约,这一次合作的好处是——他可自由地往返深圳,并自行创作自己的作品,其间,他创作了许多高量质的油画,并于2013年初举办了“黄华福、阎大钧美术作品展”。

    黄华福选择深圳,因为人物肖像在深圳比较有市场。他的顾客,多是有钱或者有身份的人,他们追求油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特质,不惜一掷上万元,希望画家的油墨将自己塑造成一件艺术品流传后世。这种消费心理,为人物肖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画熟悉的人物

    有人认为,在数码技术发达的现代,费时费力的油画肖像不吃香了。对此,黄华福坚信油画的艺术性非数码可比。画肖像前,坚持自己给对象拍照片,一来便于取到合适的构图,二来可以加深对被画者的了解。“油画毕竟不同于照片,照片只是一种创作素材,更多的是在创作过程中,画家如何把人物的性格、气质、身份表现出来,赋予作品精神气质和艺术的生命力。”黄华福说。

    黄华福坚持认为,要画好画,必须画熟悉的东西,熟悉的人。他画的作品多是他身边的人,有学生,有家人,有朋友。在创作题材上,也以熟悉的生活为主,《胶林鸟语》表现的是农垦橡胶园常见的情景:年轻的割胶女工一手拿刀,一手拎桶,晨光像一块透明的轻纱罩在她身上,她侧着头看林间跳跃的鸟儿,倾听鸟语,一脸愉悦。入选全国职工美术大展的《小道黄昏》、入选广东省美术展览的《夜割》,均是表现农垦胶园的生活。

    生在湛江,对海怎么能不熟悉?在他的后期作品中,以海为题材的创作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其中《海的诱惑》堪称捕捉人物题材赞美生活的高手。他的《渔女》作品取材于南三岛的赶海渔民,画中两名渔女一老一少,如同母女,两人在风中笑逐颜开,那笑容,是海面上跳跃的阳光,是满载而归的丰收。他的笔触如此细腻,色彩如此和谐,画面富有张力,海边生活的场景呼之欲出。

    唯热爱方能持久,唯坚持方能抵达。黄华福那双放过电影,握过方向盘,拿过教鞭的手,始终没有放弃画画。他说,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挺知足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奥体中心举行十五运会武术散打赛事全要素、全流程演练
  • 湛江日报社与市环境卫生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全红婵“晒”出十五运会照片
  • “警小豚”护航十五运会 湛江公安多维守护赛事平安
  • 万事俱备待开赛
  • 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十五运城市志愿服务岗前演练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