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广东粤电湛江外罗海上风电项目

2013-04-26 16:58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黄治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和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并结合第一次环评公示情况,对“广东粤电湛江外罗海上风电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公众参与信息的第二次公示,使项目工程建设可能影响区域内的公众对规划实施情况有所了解,并通过公示了解社会公众对本工程建设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态度和建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1. 建设项目概况

广东粤电湛江外罗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新寮岛及外罗以东的近海海域(见图1),拟安装67台单机容量3M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00MW,工程总投资约40亿,年发电量约5.07亿kWh,接入湛江电网。

本风电场主要由风力发电机组、海底电缆和海上升压站与陆上集控中心等4部分组成,项目规划面积约58km2,风机范围用海面积约35km2。本工程计划总工期计划为42个月。

图1 项目位置图
 

2. 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

2.1 气象特征

本工程位于徐闻县新寮岛及外罗以东近海海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全年温暖,终年无霜,水热同季,降雨、气温和太阳辐射的高峰期大致相同,都出现在5月~10月。受季风的影响,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风速的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风速特点是东部沿海地区风速较大,越往西部内陆区域风速越小。

2.2 水文特征

年平均波高H1/10=0.9m,5月和8月的平均波高较小,为0.7m~0.8m,10月至次年3月的平均波高较大,为1.0m~1.2m,11月平均波高最大可达1.2m。年最大波高一般出现于热带气旋影响较多的月份,以10月居多,占30%,7月至9月次之,占15%~20%。

本风电场地区属于不正规半日潮,其特征是一太阴日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随着月球赤纬的增大,半日周期相邻两潮期的高潮或低潮高度不相等的现象逐渐显著,至月球到赤纬到北或南最大,日不等最大,随后,随着月球赤纬的变小,日不等也变小。

工程海区潮流类型以不正规半日潮为主,浅海分潮流比较明显。工程海域M2半日潮潮流占主导,其次为K1日潮分潮,潮流运动形式为具有旋转性的往复流,潮流旋转方向以逆时针旋转为主。

工程海域余流主要受季风、地形及外海环流制约,秋季和冬季存在稳定的偏西南方向余流,春季为南海环流转换期,余流不稳定,夏季以偏南或偏东方向的余流为主。

水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相一致,场址海域地处亚热带,水温变化缓慢,年较差小,最低水温多出现于2月,最高水温多出现于7月和8月,2月至7月为增温期,3月至5月增温较快,9月至次年1月为降温期,其中10月至12月降温最快。月平均温度最高值为29.0℃,出现于7月和8月。

盐度的年变化具有两个峰值与两个谷值,第一个峰值出现于1月和2月,第一个谷值出现于6月,第二个峰值出现于7月和8月,第二个谷值出现于9月和10月。

2.3 地质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风电场场址位于锦盒凹陷带上,高凹陷分布于和安、锦和、新寮岛、外罗等地,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向北东深入海中。构造运动主要受东西、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西海岸上升较剧烈,海蚀阶地较发育,东海岸上升比较缓慢,砂堤、砂地和砂岛比较发育,近代地壳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地壳未见明显的构造痕迹出露,场地及其附近地质构造属较稳定区。

2.4 海水水质概述

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水水质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二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2.5 海洋沉积物概述

工程海区海域底质状况良好,达到了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

2.6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工程海区的调查结果显示,海区的初级生产力值相对偏低,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该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系统基本处于正常状态;该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系统基本处于正常状态;由于工程海域是沙质海底,所以底栖动物种类偏少,但是底栖生物生态系统仍然处于正常状态。

1234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海湾大桥7月1日零时起免费通行 未到期优惠票可办理退费
  • 2025年湛江市中考体育游泳项目开考
  • 广东吴川青年队取得2025中冠联赛首胜
  • 全国劳动模范陈可营:蓝疆耕耘十五载,技能报国谱新篇
  • 全国劳动模范黄计杏:技术创新引领石化产业升级
  • “百万英才汇南粤”粤西专场招聘会在广东海洋大学举办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