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召开的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6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就2013年向市政府承诺的8个重点工作事项宣读承诺书。其中,“建成两个特色博物馆”的完成时限为2013年10月。

两个月过去了,昨日,曾热心表示愿意无偿提供展品的湛江民间根艺名家冯汉才按捺不住了,主动打电话给本报记者,希望借湛江晚报呼吁加快进度:“怎么相关部门还没有人和我协商展品布置和办特色博物馆事宜?真希望这个多年来的夙愿早日实现!”
【承诺】 5月底前做好藏品提供者协调工作
“将挖掘、整合民间资源,把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文化展品通过科学的排列,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文化主题博物馆。前期构思藏品,以根雕艺术、贝类展品为内容。”
在今年3月1日召开的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宣读的“建成两个特色博物馆”承诺书提出:计划在2013年5月底前,做好馆址选定、藏品提供者的协调工作和经费的落实;8月底前,完成维修工程、消防、安防设施建设、藏品装裱工作;10月底前,全面完成两间特色博物馆藏品布展工作。
【反响】 根艺家积极响应配合
记者来到霞山,采访了79岁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根雕艺术委员会会员、广东海洋大学退休教授——冯汉才。自退休后,冯汉才近20年来已经创作了约300件根艺作品,包括根书、根画、根具等,格调高雅、形神兼备,先后在全国性展赛上荣获金、银等大奖,开创了湛江地区根雕艺术在全国性展赛中获奖“零的突破”,被誉为“根艺书法,广东一绝”。
听说记者的来意,冯汉才热情地把记者带到位于广东海洋大学霞山校区里的一间小展览室,让记者欣赏他的部分得意之作。“这间展览室只有大约100平方米,地方太小了,展品布置显得很局促。即便如此,从2007年有这间展览室以来,到现在已经累计接待了上万名参观者,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不管是谁,无论来自哪里,只要你想来看,我都非常欢迎,并亲自解说。”
冯汉才说:“曾经有人上门来重金求购,甚至开价几百万元,都被我一一拒绝了。我是绝对舍不得卖我的作品,这些都是我的心血啊!”
“但毕竟,这个展览室太小、太简陋了,大部分作品还在我家里堆着,根本摆不下。而且,展览室的空调是坏的,只能用吊扇和排气扇勉强抽风排湿。一到潮湿的时候,都不敢轻易开门,还要常打扫擦拭。所以,听到市政府明确提出‘今年要建特色博物馆’,我特别高兴,举双手赞成啊!”冯汉才高兴地说道。
【建议】 希望工作进一步落实
双手曾在打磨钻刻过程中留下累累伤痕的冯汉才说,他创作根艺作品的原材料,有些是从外地弄回来的,但大部分还是来自植被众多、堪称“天然绿都”的雷州半岛,如荔枝木、龙眼木等,可谓是真正的本土艺术。而且,把原本要当柴火烧的废弃老树根弄回来变成艺术品,也是变废为宝,低碳环保。他说:“我平时就到乡下、山上、荒野里去寻觅收购这些老树根,再搬回来自己构思、加工和创作。有时候完成一件作品,要花上好几年时间。当然,这也是个‘老有所乐’的享受过程,同时还锻炼了身体,20年来我从没住过一天医院!”
冯汉才表示,他愿意积极响应和配合市政府,把自己的根艺作品拿出来,放到空间更大、条件更好的特色博物馆里对外无偿展示,让湛江市民和海内外宾客都能欣赏到这些富有红土特色的高雅艺术品,将其打造成港城新的旅游和文化亮点,为湛江建设“文化强市”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有生之年,能为社会、为湛江多做点事,我乐意至极!”
同时,冯汉才提出建议,既然要办特色博物馆,就一定要办好,希望政府部门就相关工作尽快进行沟通和对接,“装裱、装修、空间布局、防盗、防潮、安全、管理等,要考虑和准备的事项很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做前期工作。如果不加快进度,真担心今年10月难以建成。希望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让我也早日梦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