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
文化企业参与度不高
几乎每个参展单位都希望下一届能拿到更大的场地,尽可能展示更多更好的产品。但与参展企业的热度形成对比的是,湛江的广大文化企业对参加文博会热情不高。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丽泉说,今年申报参展的文化企业依然不够踊跃。15个企业和单位报名,只有1个单位因为展品体积太大而被否决,基本上报名就能参加,根本没有筛选的余地。有几个参展单位还是文化部门领导亲自“找上门”的。
我市文化部门总结认为,湛江组团参加文博会的经验不足,大多数文化企业对文博会认识不深,还不了解这个博览交易盛会的意义。这是文化企业参加文博会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
由于申报的企业不多,没能精挑细选,直接导致湛江馆的特色产品、精品不足。“虽然湛江展示了很多好东西,但是亮点还是欠缺。”张丽泉表示,对于明年的参展,将会尽早谋划,广泛宣传和动员。从央求企业参加,转变为企业主动要求参加。
反思
从“卖产品”到“卖品牌”
湛江的文化产业“走出去”,深圳文博会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杰表示,湛江的文化产业有“料”,但是“秀”得还不够。除了提前谋划和广泛发动,还要在选材上下功夫。其他地区展示的高精尖产品湛江不占优势,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精选出能代表湛江特色的文化企业和产品,打响自己招牌。
此次文博会,湛江馆亮出了“海洋文化”的招牌,湛江南珠、湛江海味等被贴上海洋文化标签的品牌,也在湛江馆占据了显眼的位置。但在现场,我们却看到林林总总商品的打折信息,听到的是做买卖的吆喝声。“相比起其他展馆,湛江馆还是以卖产品为主,显得有点‘低端’。”市文广新局常务副局长聂兵说。
展会期间,记者观察发现,部分地区的展馆设计风格突出,紧扣主题,并通过多媒体、现场演绎等多种手段来诠释主题。企业抱团出击,合力打响一个核心的文化产业品牌。如主打端砚文化的肇庆馆,以岭南水墨山水画轴为主要设计元素,端砚、玉雕、根雕、竹雕等旅游工艺品琳琅满目,雕刻大师现场制作端砚,给观众留下了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布展并不是产品的堆积,关键是展示企业的品牌和形象。”聂兵说。在湛江馆,一些真正富有湛江特色文化内涵、企业品牌内涵的展品没有被放大来重视。比如,茂德公的雷州红土画被淹没在陈列的商品之中,无人知晓。
作为参观者,润邦企业总经理姜君嵘认为,湛江的傩舞、雷剧等可以作小型的展示,湛江知名的书法家、画家也可以有更多表现。在文博会上,应该展示湛江文化的多样性,而不仅是大批量的工业生产。
对于如何备战下一届文博会,做好文化与产业结合这篇文章?聂兵说,首先要改革参展体制,让企业自主参与;精挑细选有代表性、最具湛江文化特色的高素质展品参展;充分利用资源,逐步扶持本地文化企业,推动湛江文化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