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对广大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在这段时间里,考前的紧张气氛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如何缓解考前压力和调整心态呢?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林志雄建议,考生应该坚持劳逸结合,保持平稳的心态,考场上还可做深呼吸缓解紧张的情绪。
适当放松,遵循习惯
每逢考试,许多考生都会出现心情紧张、急躁的情绪。林志雄建议,考生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伸伸手,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与家人、同学聊天,讲讲趣事。在考场上,考生可通过做深呼吸来缓解紧张情绪。
林志雄说,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我行,我一定行”、“我潜力大”、“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如遇到自己实在解不出的难题也不要忧心忡忡。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林志雄提醒,坚持锻炼身体是一种有效释放压力的方式,而且还可以让考生提高学习效率。还有,晚上睡前不喝刺激性饮料,不看大喜大悲或看过于紧张的故事片,不要对暂时的失眠过于担心。
许多考生习惯在考试前看书,这是否合适呢?林志雄说,考前看书是个人习惯,这只是象征性地看书,是一种心理安慰,建议考生尽量不要破坏自己的习惯。
家长不要给孩子“特殊待遇”
“其实,有时并不是考生紧张,而是考生家长紧张的情绪影响了子女,造成考生有心理压力。”林志雄提醒,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绪可以互相感染。家长嘴上说着:“我不会给你压力!”可是平时突然百般呵护,又是炖汤,又是不敢看电视,这种特殊待遇实际上就是无形的压力。
林志雄建议,家长在孩子高考中应起到后勤的作用,譬如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等。“最好是家长之前怎么对孩子的,这段时间也继续保持。最多是从生活细处提点一下,比如天气变了,提醒孩子多穿件衣服、记得带伞。关于学习的事情,家长们不要说类似‘好好考,不要紧张,考不好也没有关系’、‘再坚持一下,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都解放了’的话,因为这些话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相反应该用比平时更缓慢、平和的语速对他说话,多鼓励他,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心理暗示语言,如‘一切都会顺利的’、‘我很舒服,我很放松’等。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散步,和孩子聊聊平时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从学习中转换一下‘频道’。”林志雄说。
林志雄还提醒,考试当天,不要强行送孩子去考场。如果孩子同意家长接送,那么家长将孩子送达考场后,建议尽快离开考场,不要在考场外陪考,一是防止堵塞交通,二是不让考生感到有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