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雷剧需要一次自我救赎

2013-06-06 16:01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刘金凤

    人才流失,艺术建设乏力

    雷州半岛的大部分村庄都有自己的神诞日,用来酬神的雷剧拥有属于自己的市场,每年20000多场的演出摆在那里,任一百多个剧团争抢,雷剧的演出市场其实就是看不到硝烟的战场,激烈的竞争使得每年都有几个剧团因为维持不下去而解散,第二年又有新的剧团“组建”起来,总体上,剧团的数量维持在100个左右。

    自从2007年独立经营剧团至今,陈伟平每一天都面临压力。压力来自多方面,比如演出市场不规范,各剧团竞相压价;演员流动性大,雷剧人才紧缺;业余戏班泛滥,降低了观众对雷剧艺术的审美标准,等等。

    “民间剧团没有政府资金扶持,全靠自己,要想生存下来,必须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陈伟平告诉记者,艺术建设和剧目建设是雷剧的生命,他要以好的表演,好的剧目作为半岛雷剧团的一张名片。为此,他舍得在排练节目上花钱,每年拿出两个月请老师过来排三四个的剧目,再从上一年的剧目中保留四五个比较好的作品,每年排练剧目、购买服装、制作布景和更换设备等等,就得花上十几万元,同时,别的演出设施也在不断改善。

    要证明自己是其中最好的,就要让自己登上更大的舞台,让更多人看到你,知道你,愿意看你演戏!陈伟平相信,只有打造一支响当当的剧团,才能吸引演员留下来,才能稳定雷剧市场,才能有较好的戏金,然后才有资本实现雷剧改革的良性循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不惜举债和贷款筹集资金40多万元投资打造剧目,勇敢带着半岛雷剧团走出去参加全国比赛。这是为雷剧而战,为荣誉而战,更是为生存和发展而战。

    《黄飞虎》是半岛雷剧团的品牌剧目,陈伟平演了不下200多场,为了参加比赛,他重新组建了主创团队要将《黄飞虎》打造成精品剧目,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有着“百团”之众的雷剧,却缺乏优秀的阵容齐整的创作团队。

    一个优秀的创作团队,应拥有优秀的编剧、唱腔作曲、演员、导演和舞美设计等主创人才,但是,在陈伟平组建的主创团队中,除了演员和编剧、导演、作曲是本土人才,其余的舞美、灯光等都是从外地请来加盟的。

    事实上,由于雷剧低迷多年,人才流失现象已经很严重。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一组数据:目前雷剧编剧不足10人,平均年龄近60岁;戏剧导演5人,平均年龄60多岁;作曲(唱腔设计)约5人,平均年龄近60岁。而且,雷剧在表演方面需要出现新的一批优秀青年演员领军人物,但自湛江艺术学校停止招生后,雷剧表演人才也面临断层的境况。

123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比利时—陆海新通道—中老”海铁联运跨境班列首发
  • 港城夹竹桃盛放 花海如诗引客来
  • 湛江经开区重拳整治涉渔“三无”船舶  现场集中拆解116艘
  • 湛江市赤坎区君临小学举办2025年嘉年华活动暨教育成果展
  • 广湛两地14个投资项目签约 总金额逾300亿元
  • 2025年湛江市中考体育游泳项目开考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