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但是招聘岗位却比往年降低了15%,2013年因此被称为“最难就业年”。

上周,省高校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湛江分会场,列出了以下数据:今年湛江高校毕业生人数接近4万,比去年增加5000人,而湛江本地的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今年提供岗位将减少。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最难就业年”的大背景下,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近日,团市委联合本报组成“湛江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题调研组,走访了市内高校及相关部门。调研发现,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并没有网络传言的那样恶劣,一般毕业生想就业不难,难在“择业”。
毕业生:工作不难找,好工作难找
●工作机会不少但好待遇难找
●多数毕业生认为“找好工作难”
“我有好几次工作机会,比如珠三角私企的文职,但考虑到工作地点、薪酬水平、发展前景,最终我都放弃了。”湛师的张卫英说,她学的是对外汉语专业,去年年底开始一直在参加招聘会,去过广州、肇庆等地,网投了几十份简历,但目前尚没有签约,“找不到合自己心水的工作,压力确实大。”
对“好工作”的标准,湛师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黄仁滔说:“工资低点无所谓,但是福利待遇不能太差,将来还有升职的空间。”今年4月开始找工作的他,曾有在湛江物流企业工作的机会,但因为“工资太低、发展不好,最终没去”。
今年6月初,团市委在湛江高校展开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对象为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显示,约38.5%毕业生认为目前没找到工作的原因是“有工作机会,但还想找更好工作”;对“最难就业年”难在什么地方,56.8%被访者选择了“找好工作难”,其次是“毕业生过多竞争激烈”(49.5%);对于“好工作”的标准(多选题),94.7%选择了“工资高、福利好”,其次是“良好的发展前景”(88.3%)以及“符合自身兴趣爱好”(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