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商界女强人背后故事
编者按:
她们是男性主导的商业世界中逆势崛起不可小觑的“她力量”;
她们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矢志不渝的精神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她们强调坚韧与温婉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她们以其独特的决策力、领导力和影响力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她们成功光环的背后,有着怎样励志感人的经历,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阳刚商界中“她力量”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

龙湖地产的董事长吴亚军
2012《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重庆龙湖地产创办人吴亚军,以390.6亿元的财富再次卫冕中国大陆“女首富”。
如果从1994年“下海”算起,吴亚军在17年里的财富积累速度相当惊人。然而,这个让许多男人自叹不如的地产“大姐大”,一直刻意保持低调,除非迫不得已,很少接受媒体采访。
当然,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并非偶然,财富背后的“财富”更耐人寻味。
据公开资料显示,吴亚军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同多数同时代的人相似,住在县城一个大院中,10多户家庭共用一个厨房,生活并不富裕,也没有显赫的背景。她的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母亲则是一位裁缝,经常在店里干活到很晚。
中学时,吴亚军就读于一所重点中学。据她的高中班主任回忆,与很多女孩子不同,吴亚军很听话,很懂事,性格有点像男孩,而她当时的人生梦想是当居里夫人。她的文科成绩一直很优异,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高考填报志愿时,她觉得女孩子缺少逻辑思维,于是放弃了文科,选择理工。
1980年吴亚军考入于西北工业大学,学的是导航工程专业,对鱼雷控制系统颇有研究。而她的丈夫蔡奎,当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的是通信专业,熟悉导弹制导,以致公司内部有开他们夫妻的玩笑说“一个指得准,一个炸得狠 ”。
20岁大学毕业后,吴亚军被分到重庆前卫仪表厂做技术人员,一干便是4年。直到1988年,市场经济在渐行之中,人们开始有更多选择,吴亚军去了《中国市容报》做记者和编辑。该报主办单位是建设部城建司及重庆市建委。

也许是在媒体历练过的原因,吴亚军口才甚佳。在龙湖没有向全国扩张时,龙湖公司手册及墙壁上的“警言名句”,几乎皆出自她手。更为关键的是,基于报纸的行业特征,她逐渐熟悉房地产领域,并广泛积攒人脉,为进军地产奠定基础。
直到1994年,她借助报社平台,成立了重庆佳辰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下海”经商,做建材生意。第二年公司的注册资本由200万增至1000万元,其中吴亚军和丈夫蔡奎再出资750万元,报社的股权相对稀释,几年后退出。
短短一年时间,吴亚军和蔡奎就能再拿出750万元的真金百银,这部分资金从何而来,未见公开说明。有知情人回忆,蔡奎当时一直在深圳开电脑公司,拼装电脑后倒卖,从中获利颇丰。等吴亚军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两人才一起干。
也正是在这一年,吴亚军正式涉足房地产。重庆佳辰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边增加注册资本,一边与一家隶属建设部和国家科委、名叫中建科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科”)的国有企业合资创建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
不久,公司改名为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吴亚军谋划的第一个项目,即1997年4月动土的龙湖花园南苑。这一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打了漂亮的一仗,项目品质、绿化及配套等均获好评,被评为重庆市“十佳住宅小区”第一名。
此后,龙湖的地产事业蒸蒸日上,而中建科却开始分步退出,在多次转让之后,最终于2003年10月将所剩股份全部转让给吴亚军。对于来头不小的中建科为何一开始就出让股份,不少圈内人士在惊愕之余,大都对吴亚军的“借船出海术”叹为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