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商影响力
在休庭后,丁书苗在法警搀扶下蹒跚着离开了法庭。丁书苗数十年在庞大铁路工程背后的中间商模式,已然成为过去。
现年58岁的丁书苗出生于山西晋城市乡村,上世纪70年代起做点小生意,80年代进入煤炭运输领域,2000年左右从山西转战北京。2003年丁成立了中企煤电工业有限公司,年经销电煤400万吨,铁路运力500大列以上,利润不菲。2006年1月丁书苗成立了北京博宥投资有限公司,触角伸及物业投资、影视传媒、酒店服务业。
丁深知关系经营的重要性,以博宥集团为中心,丁开始其更高层面的公关活动。当然,丁的主业仍然在铁路领域。2008年,在刘志军跨越式发展思路引导下,高铁建设进入辉煌时代,丁凭借跟罗金宝、刘志军等铁路大佬的深厚关系,将其公司业务扩展至高铁轮对、声屏障、高铁站广告传媒等领域。
然而,这一庞大的铁路帝国在2010年末轰然倒塌,先是审计部门在审计部分高铁项目时发现工程领域的经济问题,随后丁书苗的女儿和重要经纪人侯军霞涉案,随后,丁书苗和其他铁路工程中介人员也被指认,随后,以刘志军为首的原铁道部一系列窝案爆发。
“丁书苗被抓,在业内颇有一点震慑作用,曾经有一段时间,铁路招投标领域出现过抓阄规则,即投标人中价格差不多的三家,由抓阄决定谁最后中标,因为铁路系统相关领导人人自危,都不敢在这种事上担责了。”一位在铁路领域经营多年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然而,私下里,铁路圈子一些人对丁有些好感,“丁不拿架子,跟谁都能处得了关系,大至高官领导人,小至刚进入铁路圈的小商人,她都不得罪。业内一般亲切地尊称她为丁大姐。”该人士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有时候那些铁道部底下的工程局也不得不在这些力能通天的大中介面前低声下气,走走后门,不得已时甚至给以经济好处,以期能够拿到工程。
一位在铁路隧道领域的包工头称,有时候,工程局也成了中介的走卒,例如,一个跟某铁路局领导关系深厚的大中介可能先拿到某些工程标段,但实际上他手下并无工程队伍,也无工程资质,这时候,他就需要找某个有资质的工程局合作,而实际上,这些工程也不是由工程局干,中介早已转包给更小的中介,其间层层抽成,工程也容易偷工减料。
这些中介往往都通过同乡关系自成帮派。例如在丁书苗案中排名第一的中介郑朋,是福建省平潭县人,他几乎把持了所有铁路基建的隧道工程,他把这些工程都转包给了平潭老乡。
一位在铁路隧道领域浸淫多年的福建平潭包工头说起郑朋,不无歆羡。 “郑朋被抓后,平潭人干工程就没有以前那么顺风顺水了,好多人感叹这是平潭的一大损失。”上述包工头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