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看法
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选择 忌盲目“全补”
市民朱女士家住赤坎寸金路,她说:“禁止补课的政策是好的,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事实上,老师在家开补习班的不少。我住的就是教师宿舍,看到学生有每天来的、隔天来的,收费300到800元不等。”
朱女士认为,补课的利弊首先在于补课老师的出发点和责任心。从出发点看,如果学生确实是基础比较薄弱,或者有提高的潜能,那合理的补课是有益于孩子的,但这必须建立在孩子与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但对于一些只想通过补课增加额外收入的老师,对不去或不愿补课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冷嘲热讽,或者故意刁难,这种补课已经变质了。
其次,补课的时间是否合理也是关键。“在现实中,完全提倡不补课,让学生快乐成长,其实这过于理想化了。激烈的社会竞争,严峻的考试形式,如何适应,对孩子来说是终生的问题。”
家长李先生也表示,可以合理补课,根据孩子需要去选择,不要盲目地什么都补,毕竟合理安排学与玩的时间,学生才会真正快乐。
老师:补课有需求 目前或无法杜绝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我市教育部门对在职教师补课现象还是“狠抓严打的”,但补课之风难免在相关部门调查过后“春风吹又生”。市二十三小的一位老师透露:“关于补课之事,一些补课的老师原来怎样现在还是怎样,并没因新规改变多少。”
该老师称,补课的学生有机会安排坐在前面,和成绩好的学生坐在一起,还可以当班干部。不补课的学生家长老是接到老师的投诉,说你孩子怎样怎样,缠着家长没办法,最终还是送去补了。但从记者暗访的情况来看,该老师说的这些乱象,市区学校还不是很多。
“只要考试制度还讲分数,就有补课。毕竟分数是学生、家长、学校的命根儿。”市九小的陈老师如是说,“总体来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补课现象还是在逐年减少。”
学生:报读兴趣班 全面放松自己
家住霞山洪屋路的小炎是友谊路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跟记者讲述了一个“拒补”的小故事。
一次早读课,他被老师“请”到教室外。
“你的成绩不理想,要补课才行。”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我不想补课。”
“不补不行”……
回到家,小炎跟爸爸说了早上的事。他爸爸说:“老师给你补课是件好事,你为什么不想去呢?”
“我真的不想补课,我成绩还过得去,我想在周末和小伙伴们玩耍,放松下。”小炎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爸爸也无计可施了。
就读市十二小的奕菲说,她所在的班级不存在补课的事。她每天准时上、下课,节假日正常放假。“妈妈根据我的兴趣报读了舞蹈和画画课。”奕菲说,自己每周5天面对课本,感觉大脑很累很累了,周末的兴趣班,让她在课余时间听听音乐、跳跳舞,放松自己。
“校外的兴趣班不是文化课,不算违规补课吧,反正我没有补过文化课。”奕菲笑着对记者说,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