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专家:别以为养老金并轨是好事 统一标准一定低

2013-11-08 17:23 来源:新财经 作者:李斌

被忽视的群体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人的养老问题,媒体和专家关注的焦点总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和企业职工上面,农民工和农民养老问题也偶尔有提及。但是,大家似乎都忽视了一个群体,就是在大部分民营企业或者小公司打工的职员。

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二线城市,这部分打工人群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这些人既不属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不属于企业的职工,他们打一天工赚一天钱,一旦失业,没有退休金、没有任何养老保障。

唐钧认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这类人群的养老问题,这些人名义上每个月都交了各种保险,但是只要一流动,之前交的保险可能就拿不到。现在也有一些所谓的办法,但这些办法都不靠谱。按照现在的规定,比如你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沈阳老家,可以把之前自己交的那部分的8%的保险金带走,而单位给交的20%只能带走12%。

即使这样,保险金转移也很麻烦,如果你要离开北京,北京肯定不愿意将辛苦收上来的钱让你说带走就带走,而接收地沈阳也不愿意在你比当地人少交钱的情况下拿和别人一样的回报,结果两头不讨好。目前只统计了有多少人交了养老保险,但没法统计有多少人将来拿不到养老金。

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奥巴马遭遇了美国政府停摆16天的危机,而驴、象两党矛盾升级的焦点就是奥巴马主导的医改法案。美国的医疗保险分为三部分:主体部分是商业医疗保险,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员工,他们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同时这些员工的家属也以企业为单位,集体参加连带保险;第二部分是这些人退休了之后,联邦政府有一个老年医疗保障计划;第三部分是针对一些穷人和残疾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联合推出了一个穷人医疗救助计划。

吕国营告诉记者:“这三部分人群加起来,美国的医疗保险覆盖了85%以上的人群,而剩下15%的人是既没有在大中型企业上班,又没有到退休年龄、没有残疾的人,他们在小公司就职,收入也不低,但是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却没有覆盖这部分人群。而奥巴马的医改法案就是想把这部分人群覆盖进来,但阻力很大。”

对于中国的养老覆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珍也谈了自己的观点:“目前中国解决了城乡居民养老的覆盖制度,这是一个巨大进步,但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是最优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

李珍认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是保险制度,而是政府津贴制度与自愿的个人储蓄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把这样一个制度贴上“社会养老保险”的标签,其政策的副作用是明显的。

首先,财政转移支付补贴城乡居民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将给60岁的人口发放津贴与子女参保缴费捆绑在一起,使财政支出的政治收益大打折扣。其次,复制来的个人账户和参量,对养老保障几乎是无意义的,效率损失也是明显的。以新农保为例,很多农民是有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但为了照顾制度形式上的统一,领取的年龄也设定为60岁。而且,绝大部分参保者选择最低缴费档次,即每年缴费100元,大多数人也只会缴纳15年,15年后个人账户缴费只有1500元,这对养老有何意义?再说,在几十年中,从征收到保管这些钱的费用远远高于保费本身,可是学界和政界从来不讨论这些成本。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制度

中国到底该实施什么样的养老制度呢?

李珍认为,形式上统一的制度既没有解决不同群体老年收入的“不平”,也没有解决制度间所谓的“不公”,反而引起了价值观的混乱和效率的损失。

李珍向记者表示:“中国真实的城镇化率只有37%左右,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的二元结构明显存在,城乡及两个部门之间的收入稳定性和收入差距很大,将所有人都覆盖在一个制度内,在时间上过于激进。费率和待遇的高或低会成为两难选择,费率太高农民和非正规就业人员进不去,费率太低城镇职工养老金水平达不到保基本的目标。”

所以李珍建议,中国老年收入体制的建设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人口的全覆盖原则,二是制度组合的差异化原则。政府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要为全体老年人提供保护,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制度,不同人群适用不同的制度组合。最后达到的效果是:不付费者最低生活有保障,付费者老年收入保基本,自愿储蓄者锦上添花。

具体而言,第一,要结牢最低生活保障的老人,将绝对贫困演变为相对贫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相应提高。第二,建立农业人口和城镇非就业者的老年津贴制度。现在只需将新农保和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制度取消既成为老年津贴制度,不用改动津贴对象,但可以提高受益者的年龄,同时提高目前的津贴水平。第三,建立二元的非农就业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方面提高现有的职工养老保险门槛条件,为参保者提供基本保障,让现有制度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一个新的基本养老保险,以较低的门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以较低的费用获得相应较低的保障。第四,通过税惠制度建立锦上添花的资源性养老储蓄制度。中国人的储蓄偏好对于应付老龄化是一个正能量而不是负资产。

李珍教授的这些想法和建议,是否为这次参会讨论提供的方案之一现在不得而知,因为这次会议的所有参会人员都签署了保密协议,大家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讨论。但记者通过采访几位专家,也得出一些他们共同认知的观点,就是体现多层次原则。吕国营认为:“如果养老金要实现并轨,一定要有一个补充养老保险,体现差异化和多层次。比如在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制,通过这些制度来保障这部分人群的养老金待遇不下降。”

唐钧最后向记者表示:“在养老金制度改革问题上,大家不要都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上讲话,要解决实质问题,一定要出一个最能够着手,还不会引起大家争议的方案。养老问题是与老百姓利益相关的事情,讨论方案也不必保密到如此地步。”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首架海洋牧场配套无人机首飞
  • 湛江国际潜水大赛11月20日开幕 国际赛事赋能湛江滨海体育名城建设
  • 中法画家在吴川寻访“鲜美湛江”
  • 我市政企协同绘就新图景
  • 岭南书院·湛江雷阳书院奏响时代赞歌
  • 十五运会散打比赛落幕 经过四天角逐,决出5枚金牌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