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在几家网站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征集意见。这份调查问卷包括“您对现行的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是否满意”、“您认为调借周末形成的7天长假应不应该保留”、“您认为有无必要将1天的节日调借周末形成3天小长假”等问题。
从投票结果来看,近八成网民对现有放假安排不满意。更有心急的网友自制了2014年放假安排表,一度在网络上热传。
11月27日,全国假日办提出3个具体的放假安排方案,再次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截至12月1日零点投票正式结束,据几家网站的投票情况显示,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投票支持第三套方案C,即保留春节、国庆黄金周,其他节假日除在周三外,通过调借形成三天小长假。
相关新闻:
其实,10月那份问卷调查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了解到大多数人对放假安排的不满。但是,大家不满现行放假安排,表达的只是一种改革态度,至于究竟怎么改,还得周全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
所以,针对具体的放假方案,给出不同的选择,再次征求民众的意见,非常有必要。放假安排涉及公众切身利益,而且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众口难调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如何确保公众休假权得到最大程度满足,需要有平衡的艺术和善治的理念。放低姿态,把选择权交给公众,厘清政府部门在制定放假安排方案上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才会有科学合理的放假安排。
通过公开征求民意,最大程度平衡不同群体意见,不再代民做主而是真正让民做主,无疑是当下调整放假制度安排的最佳选择。挪假也好,不挪假也罢,减少长假也好,增加长假也罢,原本无所谓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不同的主张背后其实都是利益的博弈,关键是政府部门如何统筹决策,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