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转”游戏大行其道
银行体系结构扭曲固然是“钱荒”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深挖下去可以发现,根源并不限于此,表象“钱荒”与充足的流动性供应之间的矛盾鸿沟远不是梳理银行体系就可以填平的。
一位宏观调控部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确实存在部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循环,玩“空转”游戏,没有真正地进入实体经济,而且不少资金进入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这类企业中有部分经济效率低下,然而凭借财务软约束,挤占了可观的金融资源。这一现象的存在就会导致即使货币信贷再宽松,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极其有限,而且一方面会引起表面上的“钱荒”,另一方面还会助长金融泡沫在某些领域的累积。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认为,银行间市场利率和债券利率的上升是经济深层次矛盾的体现,货币政策为了消化过去累积的问题,尤其是控制金融风险,需要控制总体流动性扩张。目前我国存在地方政府职能转换和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公共部门对利率不敏感,在这种情形下,即便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上行,上述部门的资金饥渴仍将存在,对私人部门的挤压也将持续。
而近几年理财产品快速扩张,相关的贷款利率也有所上升。彭文生解释,这可能反映了一些体制性的扭曲因素,多数理财产品的资产端是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而房地产业在泡沫扩张过程中存在高回报预期,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利率不敏感,可能是理财产品贷款端利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微博看来,“如果一个经济体大量的资源错配至不具备经济合理性的项目,大量错配至低效率的部门,以至于许多企业已无法产生足够覆盖利息的资产回报率,而在地方政府竞争体制中,许多僵尸型企业难以灭亡,这些企业占据大量信用资源而得以存活。”
这在货币层面的反映就是货币周转速度不断变慢,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新增货币的推动。在2007年,每创造1美元的经济增长需要承担1美元的债务,然而从那以后,每创造1美元的经济增长却要耗费3美元的债务,因为更多的债务被用来支撑那些低效的投资和存量资产。
这也是他认为的货币增速比名义经济增速高了5个百分点,而利率却出现创新高的强劲动能的根本原因。
刘煜辉进一步解释,“从内部状态看,不仅是金融部门,而是整体经济的流动性错配可能累积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从非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看,负债端久期明显变短,这是因为近年来以‘票据+非银’的银行影子业务规模迅速地膨胀;但资产端却明显变长,大部分资金流向基建、地产和其他高杠杆低效部门,形成资金的沉淀,周转率大幅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