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各界对经济改革充满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各种版本的改革方案引起多方瞩目,土地改革、城镇化及人口问题都有改革提议公开。三中全会后,洋洋两万字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上,关于农村土地改革、城镇化以及单独二胎等决议,定下了未来数年的改革基调。
一句“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值万金。未来,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建设新型城镇化,都将围绕着市场的作用进行,而政府的职能也将进一步转变,为改革提供服务和保障。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收缩,“用工难”现象在一些制造业企业频频出现,“单独二胎”也释放出人口红利调整的重要信号。
人口红利收缩
【13老龄化】
进入2013年,“未富先老”这个词频频出现,长期作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的人口红利似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逐渐显出利空之势。“人口老龄化预示着储蓄率下降,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持续。”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
去年,第一次出现新进入市场的劳动力下降,降低了0 .6个百分点,345万人。北、上、广等一些城市的服务业,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纷纷出现“招工难”的状况。最近5年来,高考的报考人数连年下降,2013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为912万,而2008年为1050万人。
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了“单独二胎”的概念,甚至在会后一度引发股市“单独二胎概念股”的大涨,显示了资本市场对生育政策调整的巨大兴趣。
【14二胎】
据媒体报道,各地的“单独二胎”具体实施政策将在今年初推出,一些地方则在去年底已经推出了单独二胎政策。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二胎”政策真正的效果在多年以后,从短期来看,对人口红利形势的变化几无影响。他认为,未来几年,城市工业企业要解决用工问题,立足点还在于如何吸引农村适龄劳动力。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广东劳动学会副会长罗明宗认为,由于多年总和生育率较低,人口红利缩减是必然的,但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劳动力紧缺主要存在区域性、时间性和技能性的特点。除了吸引劳动力外,未来数年内加快产业升级,降低强劳动力岗位需求,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相应举措也势在必行。
新城记
【13开幕】
城镇化从来就与三农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密不可分。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中央在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的同时召开了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城镇化这一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决定》中表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六大任务。进入年底,各地都动作频频,城镇化或将呈现多点开花的趋势。城镇化会议公报中一句“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亮点,不少专家指出,新型城镇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4市场】
刚刚进入2014年,在1月2日召开的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批准了广东汕尾市新区规划方案。至此,广东省22个新区的规划方案全部获批通过,22个新区遍布广东各地级市,涉及多地撤县建区、提质扩容。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告诉南都记者,城镇化并不等于无规划,每个新区500平方公里面积中都将划出1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先规划好再上马项目。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市场仍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过,肖金成认为,政府在这一轮城镇化过程中将起到最重要的正面作用就在于提供保障,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监督,保障城镇开发的有序进行。同时,通过提供各项保障,让农民能够真正成为市民,愿意留在城市。
户籍制度改革也将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刘胜军认为,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来看,越往下的城市,户籍放开的力度越大,这就意味着二三线城市可能将来城镇化的步伐可能会稍微快一些。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则指出要重视人的城镇化,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写:南都记者张俊杰
土改攻坚
【13定调】
与往常一样,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首先就谈到农业问题,文件虽未直接谈及农村土地改革,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产的发展,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等内容,被外界认为是土地制度新一轮改革的风向标。
“(土地)改革的条件都具备,关键是往哪里改、怎么改。”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如是说。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发布的公报上,提出了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内容。
之后公布的《决定》基本明确了土地改革的基本方向。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是定下了农村土地改革的基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土地就能“自由买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制不会改变,农地农用的土地用途也不会改变,只有集体所有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才能入市。
【14规范】
不少专家认为,2014年土地改革将开始进入深层次领域。1月初,媒体报道国土部正在酝酿多项土地改革制度,这些制度将在今年内出台。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表示,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他说,从2008年起推行的承包权长期化实际就是追求明晰产权。他认为,土地确权进度将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将得以完善。
“理想的结果,是政府对土地的管控仅仅是对土地功能、用途的管制,此外要形成全国土地要素市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化中乱占耕地的现象会得到有效遏制。”党国英告诉南都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未来土地交易市场将走向规范化,党国英认为,政府在做好预案适当规范之后,应当进一步走市场化道路,“越市场化泡沫就越少。”
不过,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军认为,土地制度的改革进度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快,其中将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利益博弈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给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也成为改革方向。采写:南都记者张俊杰 辛灵
A股上市公司不同属性
企业总市值结构
A、中央国企39.8%
B、民营企业24.79%
C、地方国企20.89%
D、公众企业11.28%
E、外资企业1.91%
F、其他企业0.8%
G、集体企业0.52%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城镇化基建投资
(万亿元,2014E—2020E )
A、公用设施22.2
B、城际交通40.7
C、水利环保39.4
(万得、高华证券研究)
国资冲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