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围海域一日潮水两起两落,潮水的流向变动四次,蚝船竞渡,蚝场绵延数十里。坡头镇著名蚝村——塘尾村坐落海边,全村70%为生蚝养殖户,拥有大小蚝船两百余艘。目前,塘尾村生蚝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链也在形成,近年来年均产值可达7000多万元以上。塘尾蚝肥美鲜甜,肉质脆口,热销海内外。但塘尾蚝一直以来没能得到正名,在本地打不开市场;塘尾蚝商标已注册5年多,至今仍无人问津。
陷入窘局的塘尾蚝路在何方?上月下旬,带着问题,记者在坡头塘尾展开了走访。

采蚝篇
十里蚝场采生蚝
时值生蚝岁末丰收之际,记者随塘尾村村委副书记陈珍强体验采收新鲜生蚝。上午9时许,在乾塘渡口,简陋的三合窝码头泊着数十艘蚝船,船上堆着小山般高的生蚝,每艘蚝船上,十来名渔民在不停地敲壳开蚝、打包装箱。码头上运生蚝的货车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
从乾塘渡口乘船出海,在北马围海域,触目所及皆是蚝桩,两岸堆满了蚝壳,俨然一个庞大的养蚝基地,不少蚝船在海上来回穿梭忙碌。蚝船在海上驰骋了约30分钟,才到达塘尾蚝场。
密密麻麻的蚝桩吊养着一串串生蚝,陈珍强踏上蚝排,弯腰捞起一串生蚝,利索地割断绳索,拿开蚝刀麻利地一撬,一只巴掌大、肉质鲜美肥嫩的生蚝展现在记者眼前。陈珍强喜笑颜开地说:“这只生蚝起码有1斤重。海水水质好,天然无污染,养出的蚝肥美、鲜甜、脆口,这就是塘尾蚝的特点。”
栋栋“蚝楼”拔地起
塘尾村人多地少,养蚝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北马围海域出产的塘尾蚝品质上乘,其中除生蚝品种优良和养殖户经验丰富外,更离不开此处独特的地理条件。在老渔民眼中,在干净、流动、盐度不太高、含氧量充足、有大量微生物的温暖海域中,才能养出肥蚝。北马围海域得天独厚,所产的塘尾蚝自然肥美鲜甜。如今,该村养殖户一年比一年多,村中4000多人中有七成人养蚝。
在三合窝码头,记者看到,每艘蚝船上都有10多名工人在敲蚝。敲蚝工黄姨每天早上6时出海工作,中午1时收工,她说:“每年8月到来年春节前后,我们都忙个不停。”
陈珍强说,养殖户一般在每年的4月投产,7月开始采蚝,一直收到来年2月。在投产、采蚝和收蚝期间,需要雇用大量的工人,因此带动了塘尾村和附近村庄几百人的就业。
据了解,塘尾村每年吊蚝养殖面积4000多亩,年产量3000多万斤,按每斤蚝3.2元计算,年产值达9000多万元,可获纯利5000多万元。单此一项,村民人均增收2万多元,加上浅海捕捞和其它行业的收入,村民腰包鼓了,一幢幢“蚝楼”拔地而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