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塘尾蚝名声响牌子未响

2014-01-08 16:23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莫松萌 苏碧银

    卖蚝篇

    塘尾蚝虽然热销海内外,但一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本地打不开市场;塘尾蚝商标注册已有5年多,至今仍无人问津。

    远销国内外,本地人却无口福

    在三合窝码头,有不少有来自外地的收蚝船。据陈珍强介绍,98%的塘尾蚝都是“远走他乡”,国内销往珠三角地区以及上海、浙江、福建、四川、天津、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国外则出口到日本。

    乾塘渡口停泊着几十艘满载而归的蚝船,几十名工人从船上将一筐筐鲜蚝搬运到汽车上。一名搬运工流着大汗,喘着粗气对记者说:“在这里,每天有十几万斤鲜蚝装运出口。”而他正在装运的生蚝,即将运往福州。

    塘尾蚝热销外地,甚至压倒名声远播的“老字号”——珠海横琴蚝。陈珍强说:“近几年,横琴养蚝规模缩小,大多养殖户将蚝场转租给湛江来的渔民养殖,或者直接从塘尾收购生蚝回去销售。现在,‘湛江蚝’的美名在珠海响当当,在珠海也能看到‘塘尾蚝’的金字招牌。在其它地方所说的‘湛江蚝’,其实就是由塘尾蚝打响名声的。”

    塘尾蚝远销外地,但是很多本地人却未吃过塘尾蚝。为何塘尾蚝声名在外,在本地却打不开市场?陈珍强说:“塘尾蚝在湛江市内销量很小,一般是烧烤档来收购,整体销售规模很小。这可能与塘尾蚝‘成数’偏低,不利于市内零售有关。”

    在赤坎百园市场,售卖生蚝的档主拿了一个塘尾蚝放在称上一秤:8两重;除去蚝壳再秤,蚝肉只有1两重。档主说:“塘尾蚝收购价高,卖价也要提高才能赚钱。塘尾蚝壳太厚,‘成数’太低,顾客觉得不划算。就算单卖蚝肉,也要卖到35元一斤的价格才能收回成本。”

    贴商标卖好价,却无人问津

    由于部分养殖户缺乏品牌意识,直至现在,塘尾蚝的商标仍然无人问津。不少人为塘尾蚝在本地默默无名而可惜:“吃蚝的人都知道湛江蚝,但是因为没有贴商标,很少人知道湛江蚝的代表之一就是塘尾蚝。”

    塘尾人陈龙养是注册“塘尾鲜”水产商标第一人。2005年,他回乡偶然发现,塘尾蚝味美却名气不够,缺个商标。于是,他花钱注册了“塘尾鲜”商标,商标有效期限是2008年4月28日至2018年4月27日。商标注册成功后,他又花了1万多元印制“塘尾鲜”的推介资料、镭射商标和制作网站等。

    陈龙养说:“那时花了4万元印制商标贴纸,小商标3分钱一个,大的3毛钱一个。养殖户来我这里取回去,在包装箱上贴上即可。但是这么多年来,很少有人来要商标贴纸。一个原因可能是渔民的品牌意识不够,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在一些问题上没达成共识。”

    当时,陈龙养在村里提出了成立教育基金会的建议:养殖户每卖1斤蚝抽出3分钱利润来投入教育基金,帮助贫困孩子读书,但是养殖户在这个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陈龙养还多次呼吁成立一个生蚝或水产养殖协会,凝聚力量打响“塘尾蚝”品牌,但这个呼吁也未能得到响应。

    陈龙养说,他从塘尾村养殖户手中收购来生蚝,装在统一的泡沫箱中,再贴上“塘尾鲜”的商标,就能卖到较高的价格,曾吸引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客商的慕名订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塘尾鲜”只贴标销售了一个季度就停用,至今仍未有人再贴标卖蚝。塘尾蚝名声在外,曾有人要购买“塘尾鲜”商标,可遭到陈龙养拒绝,他说:“我得为塘尾保住这个‘蚝商标’。”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百万英才汇南粤”粤西专场招聘会在广东海洋大学举办
  • 燃情绽放!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首站走进湛江坡头
  • “五一”假期,霞山区将推出文旅嘉年华
  • 湛江文旅又“上新” 赤坎寸金新景亮相 
  • “湛将”杨富华夺得男子南棍金牌!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赛区)落幕
  • 市民读书购书热情“爆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