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摩天大楼向中小城市蔓延:2022年达1318座

2014-01-14 09:07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郑怡斐
 
摩天大楼冲动向中小城市蔓延:2022年将达1318座

2009年10月30日,鸟瞰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工地。该项目当时的规划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及世界第二高楼。 本刊记者 肖翊I摄

《摩天城市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中有87%在中国,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是现在美国总数的4倍,其中80%将建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中国在建及规划的摩天大楼投资总额将超过1.7万亿元人民币。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称,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提高容积率、向天空要空间是必然趋势。对于房企而言,建设“第一高楼”可以提升企业品牌,甚至在企业拿地方面具有优势;而对于地方政府,“第一高楼”能直接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经济发展,甚至提升政绩,正是在这一系列因素推动下,全国多地如火如荼地陷入了建设摩天大楼的热潮。

对此,著名职业经理人、港澳资讯CEO唐骏(微博)曾在《中国经济周刊》发文指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高楼的欲望和目的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为了展示自己国家或者城市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不断建设的一座又一座摩天大楼,除了借此炫耀人类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骄人成就之外,更是想展示这个国家和城市的经济、财富和时尚。”

“然而,与当年的美国、日本相比,中国现在的‘高楼冲动’却是另一番味道。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的纽约需要通过高楼来显示自己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而日本在60年代通过建设高楼来证明日本战后的复苏,那么当今中国各大城市兴建摩天高楼则是一种‘暴发户’式的炫耀,更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因为摩天大楼已经不再是技术、先进、时尚和实力的唯一象征,这种模式已经过时了。”

“如果想通过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带来‘名片效应’,给世人留下一个城市印象,这是一个幼稚的思维方式。一个城市给别人留下沉淀的不是你拥有了‘世界第一高楼’,而是城市的规划、交通、环境等公共服务,更是这个城市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素质。”

12345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十五运会散打比赛落幕 经过四天角逐,决出5枚金牌
  • 以赛为媒 湛江扬名
  • 聚焦十五运,媒体看湛江 20余家媒体组团体验湾区活力
  • 湛江市博物馆联合岭南师范学院开展“漫步广州湾”主题研学活动
  • 南桥街道27元摊位费破解老城摊贩治理难题
  • 全力以赴 一起精彩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