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历史悠久,素有“文雅之邦,傍山临海”之称。境内遗存了独特的文化遗产——古城和古堡,其中有的还保留了当年的风貌,特别是属于军事和通讯的烽堠设施,在国内已不多见。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廉江有11个镇发现有古城堡。尽管大多数是遗址,但不少保存得很好。
近日,记者来到廉江,从距今已一千多年历史的罗州故城遗址起,寻访散落乡村的古城堡。
瓦窑角古堡。
罗州故城遗址曾辉煌350年
驱车来到廉江河唇镇,绕过铁路桥,再转入几条村庄,来到一片树林里, 罗州故城遗址就在其中。
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块写着“罗州故城遗址”的碑文,碑文周围是一片空地。这里就是曾经辉煌350年的“罗洲城”?“对!请往里走,还可以看到古城墙。罗州设于唐武德六年(623),称罗州城。宋开宝五年(972)废,历时350年。”陪同的廉江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说道。
尽管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我们还能看到荒废的遗址四周有近1米高的城墙,其中临近河边的城墙高约3米。故城的城墙为黄泥、石灰混合夯筑。城址内遗物,以砖瓦最多,其次为罐、碗、碟、釜、器皿等,但大多已成碎片。在城墙上,我们看到一些瓦片,明显跟现代的瓦片不同。
罗州故城遗址位于河唇龙湖村东侧,总面积60000平方米,故城北有后山鹤地岭,南有案山鸭岭,九洲江从城北流过,成为天然的护城河。罗州城地势险要,交通方便,因而一直是唐代罗州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辖境主要是今化州、吴川、廉江,中期也辖有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陆川、博白三县的一些接壤地带。
遗址由几个独立又联结的城区组成,北城区为主城,城貌保持较为清楚。城区平面呈方形,南北长101米,东西宽95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南墙中央有一城门,透过丛生的杂树野草还隐约可辨。中部城区平面呈方形,依稀可辨东、南、西、北4个门,东西门和南北门各相对立。在南城区,有一条宽11米的平道贯通,这条平道是北城区、中部城区、南城区通往南郊的交通要道。
古城遗址布局仿效唐代长安城。其特点是:以官署为主体,并有明显的区城界线,有集中的市场,还结合考虑防卫、用水、交通运输等项需要。1962年,此城址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