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茅台镇“醒酒”:08年进场者急于甩卖酒厂

2014-02-07 15:53 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李伟

1月21日,张方利在未完工的展示厅里,盘算着把他收藏的10多米长的贵州龙化石镶嵌在墙上。这600平方米展示厅的旁边,是他的黔酒厂厂房。蒸汽缭绕车间里,工人们光着脚二次取酒,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酒糟味。

这种味道在贵州省仁怀市再寻常不过了,这里是茅台酒的产地,除了茅台集团,仁怀市还有近300家或大或小的酱香酒厂。崎岖不平、仅有15.3平方公里的茅台镇早已是寸土寸金。不过现在,在仁怀和下辖的茅台镇,正在经历一场行业变迁。

躺着赚钱

52岁的张方利是地地道道的仁怀人,他和堂兄弟及其他十余位股东,经营着黔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创业的原始动力再简单不过了——贫穷。

张是仁怀市鲁班镇国营食品站的最后一任站长,1990年代的食品站空有上百万元的固定资产,但账上一穷二白。这家为收购、屠宰生猪设立的食品站,尝试了各种经营,包括卡拉OK、麻将馆、养殖种猪、酿酒。张方利:“我想了个办法,让大家抓阄选下任站长,因为没有人愿意干。”

伴随计划经济时代结束和国企改制潮,食品站资产被拍卖,张方利接手并专事酿酒。

上世纪80-90年代,类似的国营食品站和家庭式烧酒作坊,正是今天仁怀多如牛毛的中小酒厂的雏形。当地商人是主力,在仁怀,如果不做些和酿酒有关的生意,甚至会被认为“不务正业”。最初的简陋烧酒作坊,开始向规模化酒厂演变。为他们打开酱香酒天地的,是“老大哥”茅台。

1990年代,贵州白酒行业井喷,当地人称之为“发酒疯”。由于市场需求太大而供应有限,不少小酒厂依靠仿冒茅台获得第一桶金。原始资本积累完成后,仁怀的白酒产业如滚雪球一般壮大。原本依靠打着擦边球、售卖基酒发展的酒厂,开始纷纷自创品牌,不断收购、扩产。

张方利没仿冒过茅台酒,而是一直在打造乡巴佬品牌,只是时运欠佳,曾卷入长达7年的商标纠纷。好在纠纷也没太阻碍酒厂发展,张先后收购了多家经营不善的酒厂。现在,他茅台镇有两个生产车间,鲁班等乡镇有六个车间。

2013年境况骤变,快得让这个行业有些措手不及。

受三公消费被遏制等因素影响,国内高端白酒产业由盛转衰。酒都仁怀成为关注焦点,人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座几乎完全依赖酱香酒产业的小城会怎么样。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十五运会散打比赛落幕 经过四天角逐,决出5枚金牌
  • 以赛为媒 湛江扬名
  • 聚焦十五运,媒体看湛江 20余家媒体组团体验湾区活力
  • 湛江市博物馆联合岭南师范学院开展“漫步广州湾”主题研学活动
  • 南桥街道27元摊位费破解老城摊贩治理难题
  • 全力以赴 一起精彩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