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甘蔗为主要经济作物的遂溪县素有“中国第一甜县”的美誉,截至2013年底,遂溪县甘蔗种植面积68.73万亩,年总产量300多万吨。
然而,近年来,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农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遂溪县甘蔗种植业出现了“种植成本高”、“砍蔗请工难费用高”、“收购价低”等问题,尤其今年的情况更为严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蔗农的收入,制约了甘蔗产业的发展。昨日,记者走进遂溪县甘蔗种植大镇北坡镇,与蔗农交流,了解我市甘蔗种植业的现状。
蔗农无奈
种蔗成本提高 收购价却降低
在前往甘蔗田的路上记者看到,长长的道路边停放着满载甘蔗的大卡车,等待进入糖厂。走过一段平坦的乡道,北坡镇翟村甘蔗田映入眼帘,蔗林一片接一片,绵延至远方。砍蔗工人穿梭在蔗林间,他们手脚利落地砍下甘蔗,并将其成捆整齐地放在地上,整个田地弥漫着甘蔗的清香。
翟宁是北坡镇的甘蔗种植大户,也是甘蔗种植老手。他从20多年前开始种甘蔗,一家的生活全靠种甘蔗的收入。“每年1月份左右播下蔗种,到年底12月收蔗至次年清明节前。”2013年初,翟宁以每亩地年租金450元的价格承包了500亩坡地种甘蔗,这是多年来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然而,翟宁看着眼前密集的蔗林,失落地说:“今年亏大了。”
20多年来,翟宁经历了甘蔗种植的各种风险。他说,近年来由于糖价一路走低,加上肥料价格猛涨,导致种甘蔗成本提高。今年风调雨顺,甘蔗长势十分喜人,本望大丰收,不料收购价低的“寒霜”却降临,不乐观的情况让翟宁急白了头。
据了解,近年来,最喜人的甘蔗卖价是2012年初的收蔗季,收购价为600多元/吨(蔗农所说的收购价是指二类甘蔗平均价),翟宁种植的一亩地可收甘蔗5吨,可赚1000多元。2012年虽然他只种了100多亩甘蔗,但那年赚了10多万元。到2013年初的收蔗季,甘蔗的收购价降为450元左右/吨,翟宁种了200多亩甘蔗,只赚7万多元。今年的甘蔗收购价更降至385元/吨,他损失惨重,“前几年赚的钱几乎亏空了。”
翟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亩甘蔗,下肥料足并管理得好的,平均亩产一般为5吨至6吨,差的只有4吨左右,而一亩甘蔗需要买蔗种250元、肥料900元、机耕费约100元、除草(包除草剂)费用约150元,再加上每亩地450元的租金以及一名砍蔗工140元/吨甘蔗的工钱,合计种一亩甘蔗的成本约为2550元。
按今年的收购价,翟宁种的甘蔗每亩收入2200元左右,亏了约300元/亩。目前,翟宁已经卖出2000多吨甘蔗,但收益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