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2014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坚决查处“以钱择校、以分择生、以权入学”等违规行为。
尽管如此,“择校生”“条子生”“占坑班”等依然屡见不鲜。如何保证“入学公平”、根治择校热?记者走访了相关教育专家,他们表示,根治“择校热”,不能只靠堵,必须根本上提升教育水平,促进义务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现状
“择校热”持续高烧不退
“择校”,一方面是学生在选“好学校”,另一方面是学校在选“好学生”。家住赤坎区的齐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女儿参加某初中“名校”招生考试并被录取。他说,许多家长每年四五月份就为孩子上学的事开始“运作”,六七月份进入择校“白热化”阶段。
“大家都往好学校挤,谁也阻挡不了这种势头。”港城某高中王老师说,眼下一些城郊学校每班只有三四十名学生,而城市中心的学校班容量庞大,有的多达七八十人,“名校”生源爆满、“弱校”生源不足已成普遍现象。
由于择校热高烧不退,致使一些重点学校的校长也非常苦恼。面对形形色色的关系、各级各类的条子,他们叫苦不迭,避犹不及。
采访中,一些校长对记者直言,关手机、“玩失踪”,只是老办法,即便硬撑着,也得做好得罪人的准备。何时能有一个完善的制度设计,不再承受各种“条子”压力,干干净净招生、清清静静办学,是许多校长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