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
教育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造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不尽合理,学校办学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择校热产生的根源。”教育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一方面,农村生源逐年递减,农村小学办学规模越来越小,部分小学出现了年级断档情况,每年都有一部分小学转成教学点,教学点就近合并到邻近小学。另一方面,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区择校热、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上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我市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短缺所带来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已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致使择校热持续高烧不退。
建议
疏堵结合均衡教育资源
有关专家指出,时下“择校热”在一些地方呈蔓延趋势,并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越是中心城市越严重,根治“择校热”要堵疏结合。
职能部门要从源头抓起,对症下药,不断均衡教育资源,缩小学校间差距,家长就没有给孩子择校的必要性和积极性了。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不应一味地再向“好学校”倾斜,也不应鼓励“名校”带动房地产、大搞“教育产业化”,而需加倍增强薄弱校的造血功能。对于“名校”的办学行为进行严格限制,要制止“抢生源”“火箭班”“择校费”,以及乱补课、排名次等国家严令禁止的违规行为。
港城某中学叶校长认为,给择校热降温,要让优秀教师合理流动起来,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同时,在教育资源一时难以均衡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应组织发改、物价、审计、纪检等部门建立联合监督机制,铁腕治理“名校”种种乱象,督促学校坚持国家“就近、免费”入学原则,让各学校均衡招收生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