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门大桥:结束广湛公路湛江境内车渡的历史
过去从湛江往广州,未出湛江之境就要过渡。先前是过海到麻斜上车,1956年建成平乐码头后,改在平乐过渡,每年渡运机动车达37万多辆。渡口上车落车,十分不便,车多人挤时,过渡需要1个多小时,若遇上6级以上大风或大雾,渡船就要停航,上广州也只能望海兴叹。为改变落后的交通状况,1976年7月湛江石门大桥动工兴建。
石门大桥位于湛江市西北部的石门河海湾,南距赤坎14公里。全桥长361米、宽11.6米,桥墩12座10孔,跨径32.7米,桥下水深流急,可通行10吨级船只。石门大桥是广东省第一座由地方——湛江地区公路部门设计和施工建造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公路大桥,也是时下省内建于海湾上最长的此类桥梁。桥的下部结构采用深水造孔,钢筋混凝土灌桩。石门大桥开创了湛江公路桥梁史上在海湾建桥的先河。1979年1月7日举行的通车典礼,结束了广州—湛江的车辆经常在平乐渡口待渡误点和因强风大雾不能过渡的历史,实现了广湛公路湛江境内无渡口通车,为湛江改革开放经济飞跃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