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化腐朽为神奇
对于莫俊来说,在一般人眼中毫无价值的枯树废木是他的无价之宝。千姿百态的树根造型,常常触发他心中的艺术火花。回忆起寻找合适木料的过程,莫俊颇有感触,他说,家中根艺作品中大部分原材料都是他自己动手采集到的。这些年,莫俊已经走遍了雷州半岛大部分地区。
选材过程中,莫俊坚持把枯树烂根变废为宝的原则,在柴堆、水库、河边等地取材,身体力行保护山林。在他看来,那些不引人注目的,被抛弃或准备烧掉的各种乔、灌木及竹、藤等废根,同样具有自然美的形态,蕴藏着生命的内在活力。它一旦被发现,以“似是而非”“似像非像”的艺术形象,赋予它新的生命,就会使其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艺术品。
“根艺作品所蕴含的自然、纯朴的韵味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莫俊告诉记者,根艺作品大都是“七分自然,三分人为”,要顺乎自然,顺势取意。因此,他的作品全部用木材本色和天然造型,随型设计、因材施艺,既保持了树根的自然形状,又体现了他的灵感与创作。
记者饶有兴趣地观赏挂在墙上的一个头戴皇冠,满脸胡须的人物根雕,莫俊说,作品命名《老人头》,这是一个长须老者形象,他的嘴和下颚都是树根原来自然腐朽出来的,他的须也是根的须。雕刻之处不做作,体现了返璞归真的情趣。沉醉于根艺创作的莫俊说,那些枯树根本身都是有艺术灵性的,他只是一名发现者。
莫俊认为艺术眼光和审美能力是靠日积月累的磨炼才成就的。他说,根艺的创作需要经过选材、构思、加工、上色、打磨、抛光、上漆等七个步骤。形成一件完整的根艺作品离不开选材、灵感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需要长时间地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揣摩,反复构思。
艺无止境,莫俊醉心于根艺创作30多年,在自修自悟中求索,为培养艺术修养,每当周边城市举办根艺展,都要跑去欣赏。近几年,他不断到浙江、福建等地参加根艺作品展、技艺交流会,与根艺爱好者交流,吸收不同创作风格的精髓,学习更多优秀大师作品的根雕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