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6日第3版独家刊登《省内外众多城市竞相申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湛江能否拿到“船票”?》,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市民广泛关注。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组织发起的“溯源调研队”大学生成员正奔走在雷州半岛,利用暑期为申遗奉献自己的力量,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该队共有12名队员。他们兵分几路,到遂溪、徐闻、雷州、廉江、吴川等县(市),深入民间挖掘基层人文线索,搜集当地民间传说、神话等。8月18日,记者对这支来自民间的调研队进行了采访。
【热情】
“90后”大学生调研“海上丝路”申遗
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90后”大三学生麦芳敏,是“溯源调研队”成员之一。家在徐闻的麦芳敏,6年前和家人一起通过电视直播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其中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美妙的展示和演绎,让麦芳敏深受震撼、沉醉不已,从此她开始对“海上丝绸之路”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所以,麦芳敏这次主动请缨回到徐闻,调研主题就是“海上丝路”申遗。同样喜欢研究历史人文的雷州籍同学林文才也加入到她这一小组。
【奔走】
冒着烈日和高温实地考察
这个夏天,冒着烈日和高温,麦芳敏、林文才在徐闻进行实地考察,追溯了解海上丝路始发港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地的人文风俗和相关传说。“我们在田间野外奔走,太阳很猛,仿佛把地面都烤焦了。一路上兜兜转转,不断找人问,确实很累、很辛苦。”
不过,那旖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汉港文化氛围,还是让大学生们兴奋不已。特别让他们感到高兴的,是当地村民群众对海上丝路申遗的热盼和支持,这大大增加了学子们的信心。“一路走来所感受到的民间热情,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坚持还是值得的。”
白天实地考察,晚上他们还查阅大量书籍,上网搜索历史资料,“《南海丝路第一港——徐闻》等专业书籍,我们已经反复看了好几遍。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中关于徐闻的相关内容,我们熟悉到都能倒背如流了!”他们还去拜访了当地博物馆等专业机构,态度非常严谨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