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90后做了什么?
当记者轻轻地问,这些日子不容易吧?他们只是淡淡一笑。而只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才知道这一年来他们干了什么。
“我们要尊重每一位老人,因此每一份跟老人对话的记录都会要求用文字的形式保留。”关于团队分工模式,记者从相关工作负责人口中得知,此次调研行动在原有采访组的基础上增加了现状分析组、建筑组,并设资料组辅助后期整理工作,其中采访组人数所占比重为三分之二。采用日清月结的执行模式,每次活动结束后,每组需要完成整理口述史文稿、“田野”笔记、录音、录像、照片、活动记录六项,48小时内完成每次出动的各项资料的编辑、校对、归档等工作,每周进行聚会小结,每半月进行梳理汇总。
据了解,第三期调研行动自7月13日起至8月16日,历时35天。前两期主要探访赤坎古商埠的发展,而第三期把调研焦点聚集到布满欧陆建筑的“西营”并调派人手到海湾东岸,同时引进“湾友”概念,志愿者人数相对于前两期有了新的突破,多达36人。口述史、建筑调查和现状分析各小组出勤共239人次。采访过百人,整理所得口述史文稿66份,1700多分钟的录音和录像,考察历史建筑群3处,并前往市档案馆、市党史办公室、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处查阅资料……
“一年了,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只要内心够强大,就没有什么事‘搞不掂’的。”现就读于山东鲁东大学的大四学生吴子祺是研究部负责人,众筹执行人,他八月作为SEED学员,分别到达美国哈佛课堂和北京、清华课堂,在社会实践项目上有着创新思维、模式和技术的知识。对于第三期调研行动,他说,“这次我们有了更明确的目标:首先是记录和保存广州湾相关资料;其次是与志愿者共同成长,让湾友成为传播本土历史文化的使者;继而凝聚社会共识,带动大众参与文化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