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导演在讲述晚会构思细节
“电声乐队全场给追光,快节奏时频闪,舞台LED主频转换动感立体镜头!灯光切换!快!”
“给个镜头特写!注意镜头角度!”
“好!收到!我现在马上过来……”
如此精密的细节,紧凑的行程,注定让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28日晚于雷阳广场举行的岭南师范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暨迎2014级新生的文艺晚会上。这位带着耳机以便随时与工作人员保持联系并奔波于台前幕后的现场把控者,便是本场晚会的总导演、舞台总监——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朱培科老师。
盛大成功的晚会,从不乏鲜明的主题以及清晰的条理和脉络,为此,笔者就本场晚会的策划、构思、创意、意义,对总导演朱培科老师进行了采访,一探晚会幕后设计之究竟,还原读者一个架构清晰的迎新晚会。
台下的艺术者——团队分工与交流
如果说,舞者、歌者、诵者、武者、乐者皆为台上出色的表演者,那么所有的舞台策划者、艺术指导者,甚至是舞美、灯光师、音响师无疑就是台下优秀的艺术者。尽管舞台的聚镁灯没有照向他们,但正是这样一群台下的艺术团队,成功打造了舞台上每一个接受镁光灯聚焦的表演者们。
强大的团队划分为导演组、策划组、设计组、协调组、后勤组,分工明确,实现舞台对外对内的联系。在校党委彭权群副书记、校团委郭和才书记的总策划和李亚九副书记的统筹带领下,与音乐学院院长孙建华以及音乐学院的老师们紧密配合,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朱培科总导演负责对晚会节目的审美要求和质量把关,舞美设计与协调灯光、音响调试,同时,校团委莫琼玉、卢福、莫然老师进行舞台监督、鞭策、协调等工作,以及负责节目监督和后勤工作的老师们,各守其职,一同打造亮丽晚会。
正是这么一支强大的团队,在准备工作前期,通过不断的交流探讨与构思,擦出思想碰撞的火花,一起寻找晚会的突破点,才汇聚了众多的灵感,将各个特色元素散落在纷呈的节目中,并找到符合设想的搭台形式,尽展岭师风情。据朱导演回忆道,在晚会的前夜,他与郭和才书记、李亚九副书记、卢福老师在雷阳广场工作持续到凌晨一点,音响灯光师则进行调试工作持续到凌晨三点。
一大主题,两大色调,五大特性——纷呈节目跃然眼前
在中国迎来第65周年国庆之际,实现了“湛江师院”到“岭南师院”的蜕变,本场晚会正是以“中国梦•岭南潮”这一鲜明的大主题展开了绚烂的华章。
无论是民乐团演奏的《金秋狂舞》,还是男子群舞《满江红》,从服装颜色、道具图案到舞台灯光、屏幕展画皆可发现红色和金黄色便是紧扣晚会主题的两大色调。“红色”是红红火火、热血沸腾的象征,不仅迎合了国庆主题,更代表了岭南潮中“潮”之所寓:涌动青春活力,展现朝气拼搏;“金色”是金黄丰收的象征,体现出金秋九月,硕果累累,是付出与收获并存的季节。两大色调是晚会主题的点睛之笔,与整个学校的大规模主题实现完美切合。
朱导演再三强调,晚会定当突出表现五大特性——艺术性、文化性、专业性、校园性以及教育性。艺术性体现在每个节目筛选的的艺术标准要达到一定的高度,直至与“中国梦•岭南潮”板块内容相符,最终实现雅俗共赏,从而突显每个节目的文化底蕴性质;而一台晚会的策划,从主题定调到分枝分工到部门的衔接协调应提前数月着手准备,使得在晚会主导、LED屏幕画展的剪切协调等各方面细节之处向更专业化靠拢则体现专业性;本次晚会在《岭南诗魂》朗诵表演中,LED大屏幕展现的正是校园内树人广场、雷阳书院、椰林等风景画面,从而传递校园魅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更多学子深切了解校园,增加对校园的热爱;最后通过晚会的文化宣传达到触动新生在学校内分发图强的教育目的,则是晚会教育性的体现。
从开场之序,到雷阳魂、岭南潮,最后到中国梦的节目编排,融汇自然之灵性,沉淀雷阳之底蕴。那涌动的情,那诗意的吟咏,那青春的舞步,缓缓的流进心田,给观众带来一场综合性的视觉盛宴。
三大突破点——给观众一个全新的晚会
一、舞台搭台形式的创新实现舞美突破。4排24米长的吊顶灯全部搭建在舞台顶部是舞台设计的一大突破。由以往竖排挂灯到今年吊顶挂灯的方式转变,在舞美方面实现了更容易聚光、显现舞台效果的优势。在学校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舞台上包括吊灯、射灯等共100多盏,熠熠生辉,成了晚会当仁不让的又一“主角”。
二、舞蹈形式的创新实现表演突破。本场晚会中的男子群舞表演《满江红》是多年晚会所没有出现过的表演形式。整个节目由男子的血气方刚表现其气概胸怀,与现今弘扬正气、报效祖国的社会形式紧密相连。
三、文化表演节目的升华创新实现文化传承的突破。变脸表演首次登上我校迎新晚会的舞台上,是校团委魔术队里的一名学生表演者,经过自己在外学习,不断的摸索和锻炼的成果。“变脸”作为中国的国粹,正如舞蹈“傩风”作为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通过表演的形式,引起大学生对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的热爱,提高大学生对民族自觉性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朱导演强调说道。
整台晚会节奏把握恰当,张弛有致,既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又体现了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使晚会形式多样,节目丰富而有内涵,给予了观众们一个全新的晚会。
传递正能量——彰显晚会深刻意义
在大学这个青春的殿堂里,我们一同放飞梦想。从2014年9月份的新生入学,到2018年6月份的毕业离校,朱导演为这一批2014级的新生们算出了一个在校时光的精确数字——1365天。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才是青春所在。
朱导演以及在校的各位老师都希望通过晚会艺术作品来触动和感染每位学子,让学生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而后为之奋斗。正如晚会中《岭南诗魂》朗诵节目,体现岭师作为师范院校,凸显身正为范之榜样,让学生谨记坚持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的熏陶,反思鞭策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这恰恰就是晚会教育性之所在。
激励学生在看完晚会后能保持积极的心态,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愈加强烈。祖国的重任需要靠大家共同完成,只要大家都积极向上,不懈奋斗,定能成为肩负正能量的新一代。
心声——为艺术而战 为尊严而战
从2005年至今,几乎每年的迎新晚会都有朱导演的身影,当被问及每年筹办晚会是否感到很枯燥、很辛苦的时候,笔者听到的是一个坚定的回答——为艺术而战,为尊严而战。朱导演坦言由于自己课程安排繁忙,既是舞蹈系主任又是班主任,还要负责毕业生实习工作安排等事物繁多,确实曾想过放弃,但每次看完晚会的节目筛选、彩排情况,又会情不自禁的投入到晚会工作中,正是这样惯性的投入和执着的工作态度,让他依然坚持完成每一场晚会。直至晚会结束才会感觉到累,而在晚会结束的一霎,又会开始构想下一年的晚会该如何策划,带着一系列的问题继续琢磨。
在本场晚会结束后,笔者留意到一个感人的细节。身穿表演服的学生们拥到台下,簇拥着这位舞蹈老师兼总导演,齐声喊道:“朱老师辛苦了,谢谢朱老师。”老师的脸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朱导演认为,最大的功臣是舞台上的每位表演者以及每位幕后英雄。大家都辛苦了。
同样作为舞者的朱老师,对每个舞蹈学生都感同身受,常常被他们感动。他知道有些学生尽管伤痕累累,但都仍然坚持高强度的排练,全力以赴,力求完美。在采访的最后他感慨的说:“舞者用汗水灌溉了成功,同时也用汗水维护了尊严,能享受别人不能承受的痛,他们辛苦了,我爱他们。”
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虽然每年都在重复地策划晚会,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上大体相仿,但朱导演表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感悟和追求是不同的,非常感谢领导对他的信任,非常感激同事对他的帮助,非常感动台前幕后的人员对他的支持。因此每年晚会皆有不同的主题新意、切入点以及突破口,从而让新颖、灵感、创作持续升温,热情不减。
朱导演透露道,团队已进行开会总结,并对下一年晚会的主题有了新的初步构想。就让我们共同期待2015,又是一年迎新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