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地方在前三季度未达目标之下,会在四季度进行冲刺。一般而言,四季度GDP占全国比重比较大,接近30%。但其实大可不必唯GDP论,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及服务业的提升,会对地方发展有长远利好。
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GDP之后,各省市开始陆续公布地方增速。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昨日(10月23日),已有北京、广东、江西、湖南、云南、重庆、四川、海南、青海等地公布前三季度经济增速。
数据显示:多省市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已超万亿,并且多地GDP增速呈两位数增长。与各地年初制定的全年预期目标相比,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并未达到GDP目标增速,有些甚至相距甚远。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地方在前三季度未达目标之下,会在四季度进行冲刺。一般而言,四季度GDP占全国比重比较大,接近30%。但其实大可不必唯GDP论,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及服务业的提升,会对地方发展有长远利好。
从目前地方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中已经可以发现,调结构转方式已取得一定成效。
多地经济总量超万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公布三季度增速的省市中,多省市经济总量已进入万亿俱乐部。
如广东省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高达48130.36亿元,同比增长7.6%。北京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74.1亿元,同比增长7.3%。天津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110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0%,既实现了总量达万亿,又实现了GDP增速呈两位数增长。
而GDP增速增长较快的地方,前三季度,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00.83亿元,同比增长10.8%。
刘元春表示,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不一样,长三角、珠三角许多地区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所以部分地区GDP增速相对放缓。而中西部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其基础设施及重化工仍属于龙头产业,所以其部分地区增速可达到两位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