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访广东省十大新秀奖得主唐金凤

2014-12-26 21:29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刘金凤 李庆芬

   

    “小小蜜蜂黄翅膀,一飞飞到妹身旁,在妹心房咬一口,问妹想郎不想郎……”在大型雷剧《岭南圣母》中,这首独具雷州半岛独色的雷讴被广泛传唱,剧中冼英在爱情与族人存亡之间艰难抉择的感情戏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表演精彩到位,唐金凤在第十二届艺术节中脱颖而出,获得广东省十大新秀奖。

    在雷剧舞台上不温不火从艺了十几年,从林奋的B角,到担纲主演大戏,从剧团里的万金油到顶梁柱,唐金凤的艺术生涯终于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甘当“万金油”

    秀眉、大眼,高挑,快人快语,做事风风火火,唐金凤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像一名女汉子,所以,当她1998年从艺校表演专业毕业后面对舞台,就明白自己要在舞台上享受鲜花和掌声,得比那些身姿婀娜天生丽质的同学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既使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当一名雷剧演员的奔波和辛劳,还是超出了她最初的设想。“刚到剧团时,天天下乡演出,这条村演完转场到另一条村,有时十天半月都回不了家。”她回忆刚入行时的情景仍在摇头,“现在很多村庄都有了戏楼,演员下乡演出可以住戏楼,十年前的条件事没这么好,哪里有容身的地方就往哪里住,经常是住在村民家或者寺庙里。”那时,女演员最怕的就是住寺庙,庙里没有灯,或者临时拉的电线,电灯昏暗,夜里风从墙缝里钻进来,令人毛骨悚然,记得有位刚到剧团的女演员一听说要住在庙里,下了车就拎着桶站在村口哭。

    唐金凤自小在东海岛的乡下长大,能吃苦耐劳,胆子也大,很快就适应了乡下演出一各种环境。“那时最害怕的不是这些环境条件有多差生活有多苦,而是担心表演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唐金凤说,晚上演的戏,第二天起来在村里走一圈,听到的都是村民在谈昨晚的戏,说谁演得好谁演得不好,这些评价对初出茅庐的她来说,如同学生考完试等待老师公布分数,心里有多么紧张。

    唐金凤的外形条件在剧团里并非最出众,但却是最善于学习的一个。每次剧团排戏,只要有导演在上面排戏,唐金凤都会在台下认真地听,认真地看,琢磨每个角色的动作,细细揣摩“戏道戏味”,用心加上记性好,一台戏排下来,她能把戏中每个角色的台词记在心里。正是缘于她的用心学,用心记,很多角色她都能演,有些剧团里哪位演员临时有事上不了台让她江湖救急她也能临时顶上,渐渐地,她被称为台里的“万金油”。

    因为嗓子好,她进入实验雷剧团后就被定为林奋的B角人选,这些年,剧团的创作剧目均由林奋担纲主演,但也有多次林奋因故不能上台时,由唐金凤临时顶上:《梅花桩》下乡演出当晚,林奋声音突然嘶哑,没法登台唱戏,唐金凤顶上。2002年林奋夺了“梅花奖”回来后下乡演出,途中遇到车祸,唐金凤顶替林奋出演《梁红玉挂帅》。2009年的春班演出,唐金凤临时演《貂蝉》……

    2011年,广东省第十一届艺术节,唐金凤临时顶替出演《海毗情》中的女一号,获得表演奖,“这个奖真是捡来的。”说起临时顶戏,唐金凤驾轻就熟。其实大家都知道,若非因为她一直的专注和努力,又怎能临时上场?更何谈“捡”一个表演奖?

    

    功夫在戏外

    初进剧团,唐金凤在剧团第一次担纲主演的是《樊梨花归唐》中的樊梨花,后来陆续在在团里担纲了很多大戏,2002年,她凭着折子戏《失子惊疯》在广东省第三届中青年演艺大赛中还获得银奖。演艺事业似乎顺风顺水。

    然而,2004年,初为人母的唐金凤发现自己开嗓一唱音色全无,连F调的第一个音都唱不上去!这把她急坏了:“戏剧靠的就是唱念做打,虽是排在第一位的,雷剧演员不能唱了,这意味着什么?”从此,团里排新戏她得靠边站,焦虑、彷徨、犹豫困扰了她许久,“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条路上走多久,如果离开舞台不演戏,我的方向又在哪里?难道一直这样下去么?”那时,唐金凤一次次在心里拷问过自己。

    她决定找明师指点。艺校的声乐老师邓坤莲是雷剧届的前辈,唐金凤投到她门下学习发声技巧,当时1200块的工资,一个月的课程费用要花700元。“上课之后才知道,以前我唱戏靠的是天生的嗓音好,扯开嗓子吼,根本不讲究技巧。但随着年龄增大,先天的优势开始丧失,短板就露出来了。”

    要突破,先从声乐基础开始。接下来的几年,唐金凤天天一早骑着自行车到南桥公园和城郊的小树林练声,在家有空就关起门,自己唱,录下来,每天作对比。后来,她随艺校叶红校长学习声乐,一直坚持到现在。

    辛苦没有白费,到2009年,唐金凤重新担纲演大戏,在林奋执导的《龙凤缘》中饰演彩凤,出演女一号。

    除了唱功上下苦功,唐金凤还恶补文化知识。她喜欢看老艺人的自传,发现在戏行里, “比到最后的不是艺,而是文化与品德。”于是,她从2002年到2005年报读了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

    “当时还有很多比较容易的选择,有朋友还好意地根据我的还情况介绍了一些容易拿文凭的学校和专业给我,但我心里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是文凭,而是真正学到一些东西,夯实自己的文化知识。”说起那三年,唐金凤两目炯炯。那三年,过得十分艰难,她不能因为学习而耽误下乡演戏,常常五点半起床看书,不用下乡演出的晚上,她也要看书到十一半才能睡觉;下乡演出往往凌晨三四点才能休息,她早上七八点又得赶去海洋大学上课。最终,她带着身孕修完了最后两门课,这个期间还要下乡演出。

    回望一路走来的路,唐金凤很庆幸自己趁着年轻没有浪费光阴,一步一个脚印,正因为有当时的艰难,才有今天的自己。

 

    守望雷剧

    2011年开始,文化体制改革山雨欲来风满楼。实验雷剧团也人心惶惶,大家都不知道剧团接下来的路子怎么走,有些人开始另谋出路。

    这时,唐金凤做了件令许多人都不能理解的事。

    她竟自己花钱做衣服,置行头,排起了《末代皇后》,不为参赛,不为表演。很多人都觉得她不可理喻,因为改制的大潮对剧团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每个人都无法预测,大多数人都在为离开作准备。“当时真的有点悲壮的感觉,没想那么多,只是想排好这个戏,录下来留点资料,如果剧团散了,以后再召集在一起就很难了。”唐金凤认为越是这样,才更需要排练,因为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在雷剧的舞台上走多远,还能演多久,那是怎样的一种不舍与担忧呢?

    改革的事情一直没有定下来,2013年不断走人,一年就走了6个年轻苗子,很让人心疼。她还记得第一次有个小姑娘说要走时,她和团里其他三个人默默地从早上坐到下午,大家都没有说话,也没有吃午饭。“那种措手不及的心情,现在也没能忘记。”再到后来有人说要走的时候,却已经能淡定应对,因为一路走来,她的内心已逐渐变得强大,明白该走的始终会走,会留的终究会留。

    改革后的路该怎样走,而谁又最适合带领这个团队继续走下去,大家自然想到了林奋。2007年林奋已离开剧团到广东职业技术文艺学院做了影视主任,能不能回来主持大局,大家心里都没底。但为了剧团的发展与未来,大家联名给林奋写信,希望她回来带领剧团,稳定军心。由于大家的真诚与林奋一直以来心系剧团的原因,林奋很快回来接手了剧团。

    唐金凤一直以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岭南圣母》公演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她再也忍不住,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最终被认可,开心得哭了。“2014年11月11日,这个我一辈子都会记得的日子,还好当初我没有离开这个舞台,否则我将会遗憾一辈子。”雷剧一直以来被人认为是粗俗的,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从事雷剧这个行业社会的认可度并不高,雷剧的服务对象大都是农民朋友,很少人主动接触和了解雷剧。

    “从踏进雷剧这个行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时候雷剧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大部分人的赏识。《岭南圣母》在剧场公演后,50年以来第一次汇聚了这么高层面的观众层,得到他们那么好的反应,大家都很开心。”当初一起留在剧团里的15个同学,现在还活跃在舞台上的只有她一个了,一直以来的坚守与付出没有白费,而她相信,《岭南圣母》只是个过程,是雷剧的一个里程碑,绝不是雷剧的终止,更不是为了一个艺术节而走过场的剧目。

    戏剧小舞台,人生大世界。戏剧的美妙和强大的魅力伴随着她的人生之路,起伏跌宕,时而艳阳晴空,时而乌云压顶,但各种境遇都从未撼动过她对戏剧之路的坚定。她对记者说:“这一路上有笑过,有哭过,有追求过,无论结果如何,起码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一路上,吃过多少苦,经历多少痛都已经不重要了,相反这将会是她人生中抹不掉的美好回忆,而这回忆是雷剧赋予她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激动!自豪!众多“湛将”现场见证全运会开幕式
  • 人民日报官微发布《全运会图鉴》 “跳水之乡”湛江靓爆镜
  • 盛会启幕,体育之光耀湾区
  • 墨韵传馨
  • 聚焦吴川特色水果产业培育 助农增收
  • 活力满港城 激情迎盛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