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葵荃父母照片。

陈葵荃老师幸福的一家湛江二中留影。
于是我想到,地理在中学课程中比起语文、数学和外语,充其量只是一门一个班一周只有二节课的次科。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一周只和每班学生见两次面的科任老师,却深深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崇敬和爱戴。我是湛江二中毕业的,也聆听过父亲的讲课。父亲教的是地理,但在课程讲授中却生动地结合语文、政治、历史、生物甚至数学的课程内容,傍博引证、妙趣横生地进行串讲。如从中国的地形结构,他引伸出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及思维;如划分地球东西半球的经纬圈,他有机地联系上数学几何的线点和比率。甚至于与科任老师无关的晚自修课,他发现个别学生作业完成得快却好与别的同学讲话,影响别人完成作业。他自己掏钱买了纸、笔、墨,让那位学生每晚自修课做完作业后习字练书法并下课准时作为作业向他缴交……所以,听母亲说,当1958年湛江二中首开让学生自愿选择班主任的民主学风时,父亲居然以最高票数被选为第一个科任老师班主任!自此,他这位地理老师班主任,历湛江二中数届高、初中班遥遥八年,一直当到1966年。难怪,众多尽管不是地理专业的莘莘学子,都对他的诲人不倦怀着一种难忘的崇敬。
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那寓教于理、寓教于义。他教高中地理《地球环保》这一章节时,大胆将我们学生带出课堂,到市郊三岭山、霞山海滩和湖光岩地质公园等处作深入实际的调查考察、进而提出“湛江临海的红树林为何一度不长?”、“三岭山山体秃露与绿化植被的关系”、“湛江港的自然条件与作业区布局”等充满时代感、地方感、迫切性和发展性的课题。既赋予我们联系本土实际、生活实际和科学发展实际去学好地理知识;更激发我们从小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江山的思维和兴稚。
后来我看到湛江晚报的报道才知道,恢复高考后广东省第一位地理科状元邓奕威,在父亲手下诞生;广东省教育厅地理教研室主任何化万在数年批阅全省高考地理科的考卷中,一发现有答得特别好的,总会油然呼出:“这肯定又是湛江二中的了!” 1988年,有全国30万考生参加的《人与环境》观察通讯比赛,在广东省6名一等奖的获得当中,湛江二中就占了4名。2007年,在父亲多年打下的深厚地理教学基础上,母校湛江二中再次脱颖而出全省高考地理科状元杨伟德。
1994年,年逾60的父亲光荣退休。但他马上就先后被聘为珠海市希望之星学校、清华大学附属春晖学校的地理教师。一直执教至2003年,才依依不舍离开教坛。
问陈江:“你给我们介绍你的父亲,总离不开教坛呀?”陈江宛如一笑答我们:“对啊!父母亲把我们家里也变成了教坛。正在这种熏陶下,我迈进了中央财经金融大学之门。(笔者注:是届该校在广东省只录取3人)正谓此,我除了敬仰还是敬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