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大做“海”文章 全力打造“6S”

2015-06-04 11:5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特约通讯员王劳森

近年来,开发区按照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工业新城定位,着力打造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航母”,充分发挥“三大航母”的“磁吸”效应,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标签。2014年,全区总接待人数为472.26万人次,同比增长10.24%,全区旅游行业收入总额为361451.7万元,同比增长31.39%,旅游总收入及增量均列全市前茅。旅游收入排名全市第一,旅游收入增量排名全市第一,旅游科学发展综合排名全市第一。2015年,截至5月20日全区总接待人数为182.3万人次,同比增长11.32%,全区旅游行业收入总额为152350.7万元,同比增长28.47%。

发展“宜游”新城得天独厚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关联度大,产业带动性强,具有广阔的前景。加快旅游业发展,对带动交通、商贸、文化、农业、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湛江作为南方沿海城市,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城里有海、海在城中的海湾城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为窗口,“湛蓝的海、湛蓝的天”的城市品牌门户正向世人打开,随着南三岛、特呈岛、东海岛、硇洲岛、南屏岛和湛江湾“五岛一湾”滨海旅游逐步开发,开发区发展旅游业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带一路”助推迎来新契机

作为我国南海大后方、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华南西南沿海深水大港口,湛江已经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同时,湛江被列入“丝路风情·椰海风情之旅”三大重要城市之一,入围“海上丝路”首批精品旅游线路,这为湛江发展滨海城市旅游,放飞“湛江梦想”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开发区充分发挥钢铁、石化、造纸的产业优势,打造经济发展支撑点,重点规划建设钢铁产业区、石化产业区、高新科技产业区、现代制造业区、中轴线中央商务区、龙海天旅游休闲区等“六大主体功能区”。以龙海天、硇洲岛为核心,结合“海上丝路”旅游线路的开发,将发展旅游、商贸服务、生态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突出本土特色,引客入湛、引客入区,打造湛江滨海旅游新亮点。

新常态下精心谋划新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开发区科学制定和完善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优化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布局。

一是抓全域发展。以全省、全市一盘棋的战略思维,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发挥好集群效应,提升城市内涵,打响精品“丝路”品牌。二是抓开放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格局,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同兄弟市区的旅游开发交流和共建,进一步营造对外交流的良好环境。三是抓特色发展。以海洋为主题、绿色为基调、靓丽环境为依托,大做“海”文章,全力打造“6S”(大海—Sea、沙滩—Sand、阳光—Sun、温泉—Spring、运动—Sport、购物—Shopping)系列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不断丰富其内涵,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海内外游客向往的观光度假旅游目的地。四是抓和谐发展。坚持以更好的服务群众、惠及群众为出发点,助推旅游扶贫,注重培养发展旅游业农(渔)村村民的旅游和产业意识,引导群众发展投资少、风险低的农家乐、乡村游等旅游项目,推动渔家乐等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注重集约型、环保型开发,完善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坚持保护为先,有序开发,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千鹭齐舞奏响生态乐章 东海岛龙轩村滩涂成白鹭“欢乐园”
  • 湛江00后“老将”出征全国技能大赛,实现历史性突破
  • 突发急病高效救援 空中生命通道再显担当
  • 湛江木偶戏表演技艺体验活动举办
  • “香江共融——湛江赤坎非遗文化体验”交流活动举行
  • 湛江口岸通关便利化政策推介活动走进贵州重庆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