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头,吕志道和乡亲拉拉家常说说农事。
“从无到有,真不容易!”说起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建设,吕总感慨良多。中国首次以大模块自建馆形式参展海外世博会,又是场馆参展规模最大的国家,我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建造。离世博开幕不到的两个月里,吕总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着工程进度,每天工作15-20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自建馆意味什么?就是从挖地基、混凝土到钢结构这些建筑本身的事情,都需要我们自己完成,几乎就是‘平地起高楼’。”吕志道解释道。
儿子突然回家,父亲很惊喜。
“我是农民的儿子。农业、粮食和环保的主题,‘麦浪’造型的中国馆,带给我骨子里的亲切和动力。”吕总对记者说,“中国馆分五大展区。单单是‘回望田野’展区的巨型LED光纤点阵,就由2万根人工‘麦秆’组成。”为保证中国馆建造的“原汁原味”,大部分材料需要从中国运过去。中国馆的屋顶是由竹编而成,他们将包括竹子在内的一批货物空运到意大利,光运费就花了30万元,而货物本身的价值还不足30万元。
就算没有带来多少实际账面的收益,也要保证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