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徐闻县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了解群众、学习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为主要任务,以开展“五下乡五促进”活动为载体,强化服务群众观念、强化联系群众实效、强化驻点制度建设和强化党员代办制度,使领导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为加快推进徐闻后发崛起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到目前为止,我县乡镇(街道)开展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人员一共有2171人,其中驻点团队成员有894人,辅助团队成员有1277人,全县进村入户走访率达到100%,建立民情档案5.5万份,收集群众意见1.2万条,解决群众问题5800个,为群众提供廉洁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很高的群众满意度。
一、强化服务群众观念。
我县把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自觉性。一是注重宗旨意识,转变服务理念。在驻点工作中,以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为重点,丰富教育方式方法,对领导干部采取理论学习、党课教育、专题报告等学习载体,打牢领导干部为民服务思想基础,推动领导干部实现“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化,使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成为干部的自觉追求。二是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全县通过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进一步解放领导干部的思想、转变作风,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最能满足群众迫切需求的事情做起,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注重加强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各乡镇(街道)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强化联系群众实效。
我县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中,强化联系群众实效,各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下到基层、进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一是联系方式多样化。全面落实“面对面”与群众直接联系的要求,明确了定点接访、分片走访、上门慰问、座谈听证等四种基本联系方式。各乡镇(街道)还结合实际,采取了更加灵活多样、亲切务实的方式联系群众。二是进村入户访群众。领导干部在进村入户走访群众过程中,坚持做到三带三记,即带着驻点日记本、民情登记本、问题台账,记好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记好破解难题的办法、记好推进发展的思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村入户联系群众。在群众家中,以“拉家常”、“交朋友”等形式,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形成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点对点服务”的联系服务格局,真正与群众培养出深厚感情。三是帮助群众解难题。领导干部通过摸清群众的底子,认真排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归类,建立台帐,实行清单式管理,建立销号整改制度,重点筛选群众反映突出、影响民计民生、且近期能解决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与群众加强沟通,解决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领导干部演好调解员、贴心人角色,将群众拉在同一条板凳上,解开矛盾心结,营造和睦氛围,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四是为群众办好实事。领导干部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超前服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问题,使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领导干部广泛开展以医疗、计生、就业、法律、科技、政策咨询、便民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志愿活动,扩大群众的收益面。同时,县、镇、村三级成立驻点联系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合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五是赢得民心促发展。领导干部把确定的“为民办实事”承诺在党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公示,重点落实公开承诺,把群众监督作为办好事、实事,赢得民心促发展的着力点。同时,领导干部下大力气推进各项民心工程建设,为群众多办好事,办实事。
三、强化驻点制度建设。
我县围绕驻点工作的日常事务,建立健全运作、台帐、督查、通报机制,确保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规范有序、健康运行。一是建立运作机制。按照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三固定”,每个村(社区)由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牵头组建1个驻点团队和1个辅助团队,对应联系1至2个村(社区),统一将每周星期四定为全县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的驻点日,在村(社区)行政办公楼现场办公,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民生问题。二是建立台帐机制。领导干部记好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中的日记,掌握联系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就业收入等基本信息。建立直接联系群众台账,认真记录领导干部到群众家中开展工作的情况,详细列出群众反映的问题,对能现场办理解决的,当场给予解决,对需要研究解决或向上级部门反映的,及时提出办理意见和措施,落实责任人做好跟踪,做到群众诉求有回应、有落实、有结果,有效为群众提供服务。三是建立督查机制。县委组织部组成8个督查指导组,分别由8名副部长任组长,每周采取不打招呼、随时抽查、实地暗访等形式对各乡镇(街道)的联系群众工作进行督查,对团队成员100%采用手机定位监督管理,重点督查驻点不在岗、迟到早退、蜻蜓点水走过场等行为,帮助各乡镇(街道)把准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向,促进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稳步前进。四是建立通报机制。县委组织部每周四下午通过简报的形式对各乡镇(街道)开展驻点工作情况进行全县通报,对缺勤率排倒数5位的乡镇(街道)挂“黄牌”提醒注意,连续两个星期挂“黄牌”的,由县委组织部约谈党(工)委书记,同时,对缺勤人员进行实名通报批评,确保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下基层、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争做一名优秀的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的干部。
四、强化党员代办制度。
我县把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与“群众事务党员代办制”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群众事务党员代办制度,提升党员代办中心和党员代办站的服务质量,使之成为群众信赖的基层党组织,成为展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良好形象窗口。全县建立镇级“群众事务党员代办”中心15个、村(社区)级代办站198个,配备代办员700多名,代办服务覆盖到全县所有行政村,真正实现“群众动动口,干部当跑腿”,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受理、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的一条龙服务。今年,全县领导干部为群众代办事项13000多件,受惠群众达到20.8万人,得到群众好评!一是充实代办力量。在原有村(社区)代办员的基础上,把驻点团队全体干部充实到代办队伍中,充分发挥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的优势,使代办事务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对代办员在工作技能、业务程序和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既掌握政策法律法规,又熟练业务程序,不断提高代办工作水平。二是拓展代办内容。随着群众诉求的日益多元化及基层组织功能的加强,领导干部进一步拓展了代办内容,包括党务代办、政务代办和生活代办三大领域,小到代缴水、电等生活费用,大到办理各种证件,基本涵盖了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完善代办网络。为顺应新时势要求,各乡镇(街道)借助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乡镇(街道)受理窗口、村(社区)级代办站两级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代办点的设置和工作程序,做到“六有”,即: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代办员、有公开的联系监督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明确的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