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第六幼儿园,老师正为孩子分餐。
9月15日中午12时许,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食堂内饭菜飘香。该校常务副校长洪小湖端着与学生同款的餐盘,坐在学生对面,夹起一口清蒸鱼轻声问:“鱼新鲜吗?要是觉得口味淡,咱们可以跟食堂提建议。”对面的几个学生笑着点头:“比家里做的还入味,分量也够!”
这样的对话,每天在湛江各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堂里不断上演。
近年来,湛江市以陪餐制度为切入点,从制度规范、多方协同、细节关怀到智慧监管,层层发力,让陪餐不仅成为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督岗”,更成为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连心桥”。
湛江市第六幼儿园,工作人员正在送餐。
湛江市第六幼儿园,老师正在和孩子们一起进餐。
湛江市第六幼儿园,老师正在和孩子们一起进餐。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家委们正在陪餐。
从“纸上规定”到“落地实效”
“陪餐不是‘凑个数、吃顿饭’,得有明确的规矩,才能杜绝形式化。”湛江市教育局后勤管理科负责人表示。在湛江,各学校、幼儿园均以“制度先行”构建陪餐工作框架。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早在两年前便出台《食堂陪餐工作管理制度》,明确陪餐人员由“校领导+中层干部+家长代表”组成,职责细分“安全监督、意见收集、反馈整改”三大板块,流程固化为“餐前检查食材、餐中交流体验、餐后汇总问题”三步。“我们要求陪餐人员必须填写《陪餐日志》,大到食材新鲜度,小到饭菜温度,都要记录在案。”该校副校长关彩英介绍,去年以来,通过日志反馈整改的“菜品偏咸”“汤品保温不足”等问题达32项,整改率100%。
湛江市实验小学则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导小组”,将“书记校长陪餐制”写入学校章程,要求每天至少1名校领导“带任务陪餐”。湛江市第六幼儿园更细化陪餐要求:每学期第一周园长必须覆盖所有班级陪餐,陪餐人员须提前20分钟到食堂“一看二闻三尝”,确认食材无问题后,幼儿才能开餐,15分钟后无不良反应方可签字确认。
市教育局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类人”责任清单,即校长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总监直接责任人、食品安全员具体责任人,通过开学“五个一”工作,即开一次现场办公会、陪好第一餐、食堂大清扫、进货大查验、人员培训,推动制度从“纸上”落到“实处”。2025年秋季新学期开学首日,全市1939所供餐学校实现校长100%陪餐。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安全员、家委正在检查后厨。
湛江市实验小学,安全员、家委正在检查后厨。
家校社联动,织密监督“一张网”
“昨天吃的是酱油鸡、蚝油生菜以及西红柿鸡蛋汤,饭菜可口分量很足,我家孩子每次回幼儿园就胖!”9月17日,市六幼大六班唐双彦小朋友的妈妈在陪餐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以前总担心孩子在校吃得不好,现在自己来陪餐,看到食材新鲜、后厨干净,彻底放心了。”9月16日中午,湛江市实验小学家长王女士刚结束陪餐,便在《意见反馈表》上写下好评。
在湛江,家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校园食品安全的“参与者”与“监督员”。
社会力量的参与更让监督“无死角”。今年3月,雷州市四套班子以“四不两直”方式,奔赴驻点镇街学校食堂督导陪餐;市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开展飞行检查,今年以来随机抽查27所学校,发现的87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形成“学校主责、家长监督、部门联动”的闭环。
“明厨亮灶”让安全“看得见”
“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实时看到孩子学校食堂的后厨操作,连师傅戴没戴帽子、食材有没有盖防尘罩都看得清清楚楚。”采访中,寸金培才学校食堂管理员吴殷殷向记者展示“互联网+明厨亮灶”小程序。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推动全市1939所有食堂的学校100%接入市级智慧监管平台,不仅实现后厨监控全覆盖,还新增AI智能抓拍功能。目前,该平台已累计抓取违规操作线索120余条,处置效率较传统巡查提升3倍。
同时,湛江稳步推进膳食经费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目前准入中标单位已公示,10月将分批在学校上线;485所公办学校实行米、面、油、肉等大宗食材的集中采购,通过“阳光采购+动态考核”,从源头保障食材安全。此外,33所学校完成食堂自营转型,全市学校食堂自营率达92.9%。
交出校园食品安全“民生答卷”
从制度规范到多元协同,从细节关怀到智慧监管,湛江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已从“点上突破”迈向“全域提质”。截至目前,全市供餐学校100%成立膳食家长监督委员会,累计排查整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1418个,追责问责59人;“互联网+明厨亮灶”微信小程序即将全面开放,家长可随时查看后厨动态;学校食堂财务收支、食材采购明细定期公示,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