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召开的全市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第四季度经济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提振我市消费需求,其中包括要精心谋划我市今年岁末年初系列促销活动,充分利用“双11”、“双12”、圣诞节、元旦节等重点促销时点,组织更多企业积极参与促销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等新型促销方式,提高促销实效。
16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湛江调查队了解到:为了解湛江市民今年“双十一”的网购情况,为我市今后更好提振消费需求提供参考和借鉴,调查队在11月12日随机走访了四个社区中120位曾在今年“双十一”有网购经历的市民,开展专题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网购热情很高,同时他们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关注和解决网购中存在的问题,以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制图/美编 郑莹
“双十一”网购主要特点
■女性消费者近六成 年龄层集中在中青年阶段
120名受访者中,女性消费者71名,占59.2%;男性49名,占40.8%。
从年龄段来看,15-25岁的24名,占20.0%;25-35岁的46名,占38.3%;35-45岁的33名,占27.5%;45-55岁的12名,占10.0%;55岁以上的5名,占4.2%。“双十一”主要消费人群之所以集中在25-45岁这个年龄段,是因为年轻人容易接受网购这种新潮时尚的购物方式,而且中青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网购扫货必备的“资本”。
■网购扫货经验丰富者居多
当问及“之前有过几次‘双十一’扫货经历?”时,120名受访者中表示“之前没有,今年还是第一次”的有3位市民,占2.5%;表示“之前仅有一次”的市民有8位,占6.7%;表示“有过一次以上”的市民有109位,占90.8%。由此可以看出,市民“双十一”网购经历丰富者居多。
■消费较理性 大笔支出多为电器
广东省虽在历年来“双十一”消费总金额上排名雄居全国榜首,但湛江市民似乎在网购中显得较理性。
在受访的120人中,消费1000元以下的有64名,占53.3%;消费1000-2000元的有37名,占30.8%;消费在2000元以上的只有19名,占15.8%。据了解,在这些消费支出中,金额占比最大的物品多为电器或是电子产品,比如消费2000元以上的市民中,有约三分之二的市民均是购买价格上千元的家电或是电子产品。
■分期付款受追捧
知名电商新型的信用消费,在今年网络购物支付中异军突起。其中有一些甚至属于“先消费后付款”的支付方式,而且在后面的支付中还可以选择分期付款。这样的支付方式,大大提高了公众的消费欲望和信心。受访的120位市民中,用到这些新型支付方式的有55名,占45.8%。
■网购衣着和家电用品者占“大头”
这120位市民中,认为“双十一”商品价格相对平时有很大下降幅度的市民有87名,占72.5%;认为有少许下降的有27名,占22.5%;认为价格不变的有6名,占5.0%;没有受访者认为“双十一”时商品价格不降反升。
从购物分类看,“双十一”主要选购服装、鞋包的市民有41名,占34.2%;主要选购化妆品的有10名,占8.3%;主要选购食品的有18名,占15.0%;主要购买电子产品、家电、家私的有45名,占37.5%;主要购买日用品的有4名,占3.3%;购买其他商品的有2名,占1.7%。
■网购后最担心发货慢
在接受调查的120位市民中,担心卖家以次充好的市民有23名,占19.2%;担心收到商品后,实物与图片不符的市民有22名,占18.3%;担心卖家发货过慢、物流“爆仓”,商品不能及时送达的有75名,占62.5%。可见,不能及时收到货品是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据市民反映,“双十一”时期大量的集中网购,一方面导致商品的供应不足,另一方面电商人手不够,物流往来量过大,快递“爆仓”,有些消费者往往不能及时收到货物。
市民对网购的建议
●整治商家
“先提价再降价”的行为
市民们在“双十一”大量买入商品,就是希望能够从中获得真正的实惠,但是因为有些商家采用“先提价再降价”的手段瞒骗消费者,使消费者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实惠,也使促销失去了真正意义。因此,市民们期盼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一些商家“先提价再降价”的失信行为进行检查和整治,确保消费者真正享受到购物的实惠。
●期待投诉有回应
货物可退换
调查中,部分市民反映,有些卖家只求卖出货物,买家网购到商品不合适或是存在质量问题想要退换货,找到客服人员时,有的是爱理不理,甚至是直接不予理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受访的120位市民中有49位(占40.8%)反映自己有过这样的网购经历,因此他们均期盼商家售后服务须及时跟上。